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99-黄网站欧美内射

江西企業網
熱線電話:0791-88185535 | 監督電話:0791-88185535

記著名寫意虎畫家——彭開天

2014-11-11 11:35

 


  彭開天,1950年6月出生于景德鎮,畢業于江西師大美術學院;曾任江西省政協委員,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版協裝幀藝術委員會常務理事,系省政協書畫社畫師、江西民進書畫院副院長、景德鎮陶瓷研究所特聘高級畫師、景德鎮陶瓷學院客座教授、江西中國畫學會常務理事、百花洲文藝出版社編審。

彭開天的成名,首先得益于師出名門。名師就是他的父親—— 當代著名畫家彭友善。已故的彭友善乃徐悲鴻得意高足,齊白石的入室弟子,他畢生致力于中西繪畫的融合,以虎畫名滿天下。抗戰時期,年輕的彭友善以抗戰題材作畫,以虎威激勵抗戰勇士,一幅《同舟共濟》油畫問世,石破天驚,大筆一支百萬軍,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抗戰必勝的信心。彭友善即成為當時唯一被授予少將軍銜和勝利勛章的畫家,馳名中外,乃至名垂青史。

彭開天自小隨父習畫,天賦聰穎,父教子學,親師合一,父子情深,其樂融融;不想正值少年春風時節,父親被無辜打成“右派”, 這給彭開天幼小的心靈帶來了莫名而沉重的傷害,但卻沒有動搖他子承父業的決心;文革時,年輕的彭開天被下放農場,他仍帶著一支畫筆,一邊跟下放知青辛苦地耕耘莊稼,一邊獨個兒偷偷地耕耘畫作;蒼天不負有心人,不久他有幸進入了大學學美術專業;從此,學而不倦,奮筆不輟,業精于勤,素描、油畫、粉畫、水彩、漆畫、國畫等美術創作,一一涉獵,樣樣精通;畢業后,他被分配到出版社,為人作嫁當美術編輯、編審,編輯加創作,頗有建樹。彭開天創作題材有虎、獅、馬、牛、羊、鹿、魚等,以虎見長。他出版的美術專集有:《彭開天虎獅畫集》、《心靈.生靈――彭開天動物寫意》、《歪著脖子說事兒》、《彭開天陶瓷藝術集》、《當代名家作品典藏-——彭開天》等。曾先后在北京、上海、杭州、珠海、三亞、寧波、太原及紐約、東京、圣地亞哥等地舉辦過多次畫展并獲國家級美術獎項6次,其中包括金獎1次,銀獎2次。

 



  彭開天作品  凜凜虎威


彭開天作品   三聚圖

中央數字電視書畫頻道曾為彭開天先后攝制個人畫虎藝術專題共7次,其中《虎墨    緣——記寫意虎畫家彭開天》專題節目2009年元旦春節期在全國播出,反響巨大;2009年國慶入選央視精品、央視娛樂、書畫頻道聯合推出,同步播放的“6060——向國慶獻禮” 系列藝術專題節目,參與展播的60位書畫藝術家,均為國內書畫藝術領域各個畫種流派的代表人物或是國家級的杰出書畫藝朮家,彭開天以當代寫意虎的代表人物入選,為江西省唯一入選該節目陣營的畫家。“百年百虎精品展”,匯聚了百年來我國藝壇最具盛名的畫虎大家徐悲鴻、張善孖、高劍父、彭友善、劉奎齡等的畫虎精品。彭開天的作品也入選其中,與大師同臺競技。

2013年10月26日至29日,由臺灣畫院、江西省文聯、贛臺交流服務中心主辦,在臺灣舉辦了“道法自然——彭友善、彭開天水墨畫藝術聯展覽”,展出了彭氏父子名作共65件,其間25件為彭開天作品。據了解,臺灣畫院為大陸藝術家舉辦個展,僅有三次,第一次為原中國國家博物館副館長陳履生的畫展;第二次為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曾來德的畫展;彭友善、彭開天水墨畫藝術聯展便是第三次。這次在臺灣的“道法自然——彭友善、彭開天水墨畫藝術聯合展覽”,獲得了圓滿的成功。馬英九先生特發賀電嘉勉。并獲吳伯雄、曾永權、蔣孝嚴、洪秀柱、吳碧珠、羅智強、羅淑蕾等臺灣具大影響力的各屆代表、名人共計60余人賀電、賀詞、賀聯,倍增光彩。被譽為“臺灣畫家第一人”的著名畫家歐豪年親臨現場祝賀,并與彭開天共同創作一幅“吼處生風”國畫以致慶賀。誠如臺灣畫院執行院長馮儀在《道法自然——彭友善、彭開天水墨畫藝術聯合展覽》一書前言中所言:“兩岸有著共同的語言記憶,共同的文化教育交匯點,兩岸書畫同根同脈,同枝花開各具芬芳。此次活動的圓滿成功,增進兩岸在中國書畫藝術當前狀態的相互了解,通過書畫交流活動,增進了兩岸藝術家的了解和友誼。同時,也希望兩岸的文化藝術交流以此為契機,向更廣更高的領域發展。”可見,此次畫展意義深刻之所在。

 



“臺灣畫家第一人”歐豪年親臨展廳現場,并與彭開天共同創作一幅“吼處生風”

國畫以致慶賀。圖為歐豪年(中)與彭開天夫婦合影。

 

如今,彭開天以第二代“彭老虎”傳人的身份蜚聲藝壇,人稱其為青出于藍而別于藍的“將門虎子”,真乃實至名歸。

我認識彭開天是在四十余年前的文革期間,1969年江西人民出版社已被解散,只留下幾個編輯在省新華書店一個編輯室里編書。我是大學畢業分配到這編輯室的一員,老出版人喻建章是編輯室的負責人。那時,除了編有關學習毛主席著作的書之外,不敢編輯其他無關的書。老喻膽大心細,向上提出要為少年兒童出些小人書、連環畫,得到批準。于是請畫家來繪畫。當時的畫家多在“牛棚”未解放,解放了的也不敢來,誰又敢請呢?老喻便決定到下鄉知識青年中尋找人才。我們下鄉到知青中選出了好幾位愛繪畫的青年,有陳丹青、彭開天、丘瑋、姚臘遠等人,還有下放農村勞動的陳國昭(陳醉)、丁世弼等。作為責任編輯,我被安排做他們的聯絡人,一起工作,連環畫文字腳本由我負責編寫、組稿。大家擠在出版社一座看似搖搖欲墜的木板樓上,每走動一步,樓板都會發出嘎嘎響聲。記得陳丹青,兩眼有神,耿直而憂郁,臉上卻有抑不住的智慧和傲骨;丘瑋,削瘦高挑身材,小白臉上留著與年齡很不相稱的長長的黑胡須,這打扮曾引起軍代表的不滿,要我叫他剃掉,因他是我親自到高安接來的。大家分工合作繪畫,任務重時間緊,年輕人自覺遵循“團結、緊張、嚴肅、活潑”的時髦訓條,偶爾也會引吭高歌,有說有笑。唯有彭開天,坐在一個角落里,鎮日沉默寧靜,埋頭繪畫,很少說笑。一日,我坐到他桌旁,半開玩笑地說“給我畫張像……找對像”,他悠悠一笑,大筆一揮,三下兩除二,幾分鐘就完成了。這張珍貴的畫作,記下了我歷史的真實面貌,幾十年保存下來,讓我對那段日子和心境記憶猶新,歷歷在目。

這一批連環畫任務完成后,彭開天等都回到下放的農村去了,沒想到我后來找的愛人跟他下放在同一個農場。那是一個勞改農場,知識青年和勞改犯,同由一個軍隊機構管理,知青的苦衷不言而喻。炎夏一個酷熱的中午,我到達農場看望愛人,沿著一條柏油公路走去,不知是柏油太軟弱,還是太陽太殘暴,整條公路的柏油全部融化了,行人舉步維艱。我正在彷徨覓路時,但見公路兩邊的田頭埂邊樹蔭下,男女有別地躺著一隊隊擁著鋤頭鐵鍬、半遮草帽的年輕人,我立馬意識到這是午餐后的知青們,在田頭稍事休息,準備開始下午的勞動。驀地,一個人向我走來,他腳上的鞋子沾滿了柏油,草帽下的臉膛淌著滾滾熱汗,那是彭開天。他仍然只悠悠一笑,算是打過了招呼。他正利用難得的田頭午休時刻端著畫板在寫生,畫面上正是我剛剛看到的場面,這畫的標題該是“田頭午休的知青們”吧!……

 

1969年彭開天為本文作者李春林畫的像

 

再過一些年月,我有緣同開天在同一出版社工作了,而他的畫藝已日臻成熟成家,在出版社是一流美編,文字責編的書都喜歡請他繪制封面。1993年,我責編的《傅抱石傳》一書,就是由彭開天裝幀設計、繪制封面的。該書作者胡志亮在《后記》中寫道:“一個巧合,本書的封面設計者、百花洲文藝出版社美術編輯室主任彭開天先生是江西著名畫家、一代虎癡彭友善(超真)之子,而彭友善在半個多世紀前不但曾與傅抱石在南昌有過美術方面的交往,而且在傅抱石赴日留學期間,與傅抱石夫人羅時慧在武昌藝專同窗學藝,數十年來兩家過從甚密。……以此,開天對《傅抱石傳》封面的設計表現了一種異乎尋常的認真與執著。本來,區區一個封面對他來說是駕輕就熟,而他卻向我借去了大量的傅抱石畫冊,潛心鉆研、思考,一個月后,才根據二石先生要求的總體思想,設計了幾個草圖供選,每副草圖的色調、底襯,每根線條以及圖案的選擇、字體的大小,位置等等,都有一個明確的指導思想,然后還一次次不厭其煩地修改。難怪一直關注本書封面設計的傅二石先生在聽到我介紹情況后,……高興地說了一聲OK!”彭開天就是這樣孜孜不倦地高質量地從事出版社的工作。
 

1994 年10月傅抱石的子女傅小石和夫人(前左三、左四)、傅益瑤(前左二)

同彭開天(后左一)、李春林(后右一)等在南昌合影

 

出版社這個平臺,使彭開天得到了難能可貴的藝術創作的鍛煉和提高。打鐵還得自身硬,他懂得做責編,要指導來稿作者,要修改稿件,首先要充實和豐富自己的知識,一點也不能怠慢;同時他也很謙虛,在編輯的過程中,不斷地向作者學習。他有理想,有志氣,高瞻遠矚定下自己的奮斗目標。他行萬里路,讀萬卷書,一步一個足印,攀登藝術高峰。

我曾同他一道去過西安出差,后來他還去過西安,在回憶文章中他寫道:“我水墨寫意虎創作緣始于2012年春西安之行后,這也是我從事動物寫意創作后再次造訪這座聞名中外的古都。出于職業習慣我的注意力特別關注于漢唐動物石雕,那一座座造型壯碩,簡約夸張,雍容大氣,渾然天成石虎石馬石獅,前所未有地令我震撼!令我顫栗!令我陶醉!它們并無艷麗的施彩,也無細部特征的精微刻畫,給我們感受的卻是精氣神。有的甚至簡潔到依石材原型略加斧鑿,一個個鮮活的生命從里向外噴薄而出,透出一股超乎想象的強悍生命力。它們是那么質樸厚重,又是那么豪邁璀璨,充滿漢唐盛世發自內心的自信自豪自強之氣概。它們不就是活脫脫一幅幅用心靈揮灑出的石材寫意畫嗎?”

漢唐藝術渾然天成的精氣神,激起了他創作情感的空前涌動和提升,他從那千古絕妙的石虎石馬石獅形象中,悟到了筆禪墨韻中水墨寫意虎的魂靈。他揣摩古人之意,動之于現實之情,“入乎其中,出乎其外”,決然“以筆墨之濃淡干濕聚散徐疾所生之韻律,唱和大千世界萬事萬物而獲超越自然之象。”于是,他在“墨氣淋漓色斑斕”(鄭伯權《觀彭友善〈虎威圖〉》)的虎象外,孜孜以求筆下每只虎的最本質的精神內涵。于是虎有生氣,畫必高致,尺幅黑白天地寬,他取得了可貴的成功。正如一評論家所言:“彭開天采用擬人化的手法,賦予虎許多人格化的意蘊與精神內涵,借虎抒懷。因此其筆下的虎,或威而不怒,或猛而不兇,或勇而不狂,始終流露著仁厚和溫情。于他而言,已不再只是單純地表現筆墨,而是用心靈的語言直抒胸臆,表現出自己對物象的深刻理解和人生感悟。”(朱麗君)
  如果單說漢唐的藝術絕唱,激發了彭開天的創作提升,那還只是淺層次的領悟,是不夠深度的,一如他的藝術啟蒙與進步,始于向老師、也是他父親學習的結果,那只是指他藝術的入門的成功,那還停留在人生“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和“衣帶



彭開天作品 七君圖

 

  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第一和第二境界。彭開天懂得,大自然的美是與生倶來的,藝術家要成就大美,除了“師法古人”,還必須“道法自然”。也就是說,真正的藝術家,應責無旁貸地探索大自然美的價值密碼并加以形象的演繹。而形象的美是無形的真和善的詮釋,真、善、美便是藝術永恒的題材和最核心的課題。藝術家對大自然美的探索成果,可以供世界不同人等共享:科學院家從中得到啟迪而尋覓和發掘大自然的實用價值;哲學家在美的享受中發現大自然和人文關系的規律;乃至政治家在審美趣味中悟取智慧和力量,治理人類社會形態。這種“道法自然”的大美的探求可升華人們的思想意識和精神愉悅,這遠比物欲追求者更高尚、更幸福。

彭開天深諳此道,開啟了藝術思想新境界。他在文章中寫道:“我們的書畫藝術家倘能盡可能遠離物質的各種誘惑,以獨立的人格立世,以散淡平和且安詳的心態對己對人,看淡世俗利害得失,我們與自然就貼得更近,更能聆聽到天地之間美妙的天籟之音。藝術家們只有當他的心靈感受到這冥冥之中宇宙本體的震動,融入那‘愡恍’之境,那么他的書畫也就愈接近了宇宙的大美。他能從自然大道中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在森嚴的法度中不受牢籠拘束,最后回歸自然,這個過程也是古往今來真正能創造大美真美的藝術家所必然經歷的道路。當他靜聽天穹浩蕩的協奏,筆底的所有感悟都是來自——‘道法自然’”。彭開天的這種藝術思想境界為他的創作開辟了一個新天地。

如今的彭開天聲名日隆,他追求藝術高境界的意識還在不斷加強。在技巧上,他中西畫功結合,“畫出的老虎有血有肉更有神,虎目一張,虎身仿佛躍然紙上。”(謝天錫語)他謀圖立意,竭力探索與表達虎畫的內涵,一如媒體所言,他的作品獨辟蹊徑,“由養眼而洗心,由愉情而冶志,由‘謂之器’而‘謂之道’,由‘游于藝’而‘依于仁’”,正往至高境界挺進(見《信息日報》)。

彭開天說:“虎的精神是什么?是正義的化身、力量的化身、勇氣的化身、智慧的化身,是一種大氣磅礴、一往無前、知難而進、舍我其誰的氣慨。數千年來,這種精神一直是華夏兒女民族自強自立的脊梁,民族團結凝聚的粘合劑,稱之為民族之魂亦不為過,激勵著我們中華民族在艱難困苦的逆境中奮發圖強、生生不息。”這就是彭開天追求的大美。他繼承了父親彭友善先生獨創的風格,以素描解剖為基礎,以傳統筆墨表現為手段的“中西合璧”寫意虎畫法,以其特有的文化氣度和修為,物我相忘,進入藝術創作。他的作品,他的技法,他的文化精神與人格,天人合一,引起了讀者的共鳴,得到了關注。

他正在進入王國維所謂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的第三個境界:“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最近,許久未見到彭開天,本文付梓前夕,突然收到他的短信,原來他剛從法國回來。為紀念中法建交50周年,“視覺中國·瓷上敦煌”中國陶瓷藝術展于2014年4月17日在巴黎盧浮宮開幕,為期一周,93位中國藝術家攜135套共計1353件當代陶藝精品參展;彭開

 

“視覺中國·瓷上敦煌”中國陶瓷藝術展,4月17日在法國巴黎盧浮宮開幕,彭開天作品被入選展出,主辦方特邀請彭開天夫婦及其母親吳惠生女士,作為嘉賓出席了開幕酒會。圖為一家三人在盧浮宮前合影。天的藝術精品被入選參展,為此,主辦方特邀請彭開天夫婦及其母親吳惠生女士,作為嘉賓出席開幕酒會。

盧浮宮以世紀性的“世界美術最高殿堂”聞名于世,成為世界藝術家響往的藝術圣地。

上世紀30年代,彭開天的父親畫家彭友善已名聞遐邇,彭友善兄弟三人與許多藝術家一樣,視盧浮宮為最景仰之地,一睹盧浮宮風采成為他們的美夢。然而,一家之中只有二兄彭友賢如愿以償留學法國,彭友善為無緣于盧浮宮而抱憾終生。

此次赴法,彭開天帶著作品相攜一家三人,進入世界美術最高殿堂,十分激動;尤其是85歲老母親吳惠生女士,精神飽滿,興致勃勃地瞻仰了盧浮宮和凡爾賽宮、奧賽博物館、莫奈美術館等巴黎主要美術館。她比別人看得更多更細,問她為什么這么精力充沛,她深情地回答說,她此行“是抱著圓彭友善之夢而來的,所以一點也不覺得累”。

此刻,九泉有知的彭友善一定也激動得流了淚,不僅為老夫人為他圓了一睹盧浮宮的夢,更為喜出望外的是在盧浮宮“燈火闌珊處”,看到了陳列著兒子彭開天的藝術精品。

                                                               (2014-5-18)

 

(本文作者李春林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百花洲文藝出版社編審、原《微型小說選刊》主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