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保協發布《2015中國職工養老儲備指數大中城市報告》
2015-12-01 11:08
大中城市職工養老儲備指數59.7分 有較大提升空間
江西企業網訊 2015年11月29日,中國保險行業協會(以下簡稱“中保協”)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正式發布了《2015中國職工養老儲備指數大中城市報告》(以下簡稱《報告》)。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黃洪出席會議并啟動指數發布儀式,中國保監會人身險監管部主任袁序成,新華社中國經濟信息社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裁徐玉長,中保協會長朱進元,以及人社部、社科院、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等國內養老領域資深專家學者、專業養老險公司及人身險公司有關負責人、新聞媒體等共100余人參加了《報告》發布會。會議由中保協秘書長劉琦主持。
該指數研究項目是在中國保監會的指導下,由中保協主辦、人社部社會保障研究所、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中國金融信息中心聯合主辦,平安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承辦。
職工養老儲備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報告》顯示, 2015年中國大中城市職工養老儲備指數為59.7分,接近評價基礎標準,表明目前狀況基本滿足了城市職工養老儲備要求,但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一級指標中,穩定度最高,指數值為62.6,充足度次之,指數值為59.2,認知度最低,指數值為56.6,比儲備指數低了3.1。
據了解,該《報告》研究歷時近一年,分別采用了線上和線下實名制抽樣調查方式,調研了我國36個大中城市的城鎮企業單位職工共計5400余人,較為深入全面的了解了全國大中城市職工養老儲備的現狀和需求。指標體系由3個一級指標和15個二級指標組成,其中3級指標分別是充足度、穩定度和認知度;二級指標則涵蓋了公眾普遍關注的基本養老保險、商業養老保險、企業年金、不動產、養老規劃等內容。同時在指標體系中納入相應的權重系數及五個檔次的評價基準,實現了從充足度、穩定度和認知度三個方面對我國大中城市企業職工養老儲備情況進行客觀、綜合、全方位的量化評價,填補了我國養老相關領域的空白。
《報告》研究成果是國內首個衡量養老儲備穩定度、充足度、認知度,并對其效益評價進行系統調查和全方位數字化測量的一個綜合性的指數,是保險業積極貫徹落實“新國十條”的一項重要舉措,也是保險業積極參與國家社會民生、養老保障體系建設的重要實踐,對于推動民生養老保障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三大建議積極解決問題
《報告》調查結果貼近民生三大建議積極解決問題。一是不同企業養老儲備情況差異較大。《報告》顯示,分企業類型看,國有企業職工養老儲備總指數最高(63.8),其他類型內資企業(主要是民營企業)最低(56.1)。分行業看,“金融業”和“采礦業”最高(均為62.1),“住宿和餐飲業”最低(57.4)。分企業規模看,1000-9999的企業最高(65.9),19人及以下的企業最低(46.8)。二是商業保險發展空間有待進一步擴展。企業年金計劃和各種商業性保險(養老和醫療等)是職工養老儲備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受訪者中,參加企業年金計劃的職工人數比例僅為33.5%,而購買個人商業養老保險的人數占比為41.3%。另外,企業沒有提供重大疾病保險、商業意外保險、商業補充醫療保險和長期護理保險中任何一項的受訪者高達38.3%;而個人沒有購買上述任何保險產品的比例為42.0%。三是養老資產配置結構需進一步優化。就公眾關心的房產和儲蓄問題,《報告》顯示,中國城鎮職工平均擁有不動產為1.06套,住房作為養老儲備的工具是必要的,但考慮到未來住房從總體上將供大于求,隨著老齡化高峰期的到來,變現能力可能面臨著較大挑戰。因此,住房的養老功能只能作為一種補充,而不應被過分夸大。同時,受訪者(含家庭)對銀行儲蓄情有獨鐘,這一人數比例高達79.8%,這表明中國家庭的大類資產配置還是比較保守,長期來看還有待改進。
針對調研中發現的問題,《報告》也提出三點建議:一是基本養老保障制度改革很有必要,同時路徑選擇上下功夫,抓住改革重點;二是提高職工養老儲備水平的根本出路就在于大力發展商業保險,尤其是盡快推出“稅延個人養老賬戶”,讓職工自己參加賬戶投資增值;三是重構家庭大類資產配置有利于提升職工養老儲備水平,需要完善資產市場,并進行文化塑造。
推進中國養老保障制度的改革完善
中保協朱進元會長表示: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黨中央、國務院對于養老問題的高度重視,民眾在養老方面的注意力和覺醒意識的不斷增強,保險監管部門和保險行業在推動養老保險發展方面,已經采取了很多有效的措施,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和嘗試。基于這樣的大背景,中保協意識到自身作為非盈利組織和溝通政府、企業和社會民眾的橋梁和紐帶,應當承擔社會責任,整合社會資源,揭示我國養老保障體系的現狀、結構及民眾的認知度,并反映整個社會在養老方面的變化和進步。
通過養老儲備指數的研究與發布,希望發揮三方面的積極作用:一是引起決策層的關注,為未來出臺相應的支持政策發揮較好的參謀作用。二是引起社會民眾的關注,讓老百姓意識到養老問題不能單純依靠政府,還需要充分發揮商業保險的作用來安排未來的養老事務。三是引起保險界的重視,作為第三支柱的商業養老保險具有巨大的需求潛力和市場空間,希望保險行業能夠高度關注并積極參與民生保障事業,開發并提供出好的產品和服務。
朱進元表示,下一步中保協還要進一步整合各方資源,動員各方力量,引進更多的政府權威部門參與論證,不斷完善指標體系設計,努力擴大調查范圍,廣泛聽取各方意見,確保指數研究更加具有專業性、科學性和權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