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企業網訊 普惠金融既是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戰略要求,也是服務實體經濟、促進社會公平的重要手段。如何讓普惠金融抵達每一位有需求的民眾?中國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江西省分公司(以下簡稱“江西國壽”)主動作為,聚焦老百姓的切實需求,把服務延伸到柜臺之外,讓“普”覆蓋更廣,“惠”落到實處。
專業團隊上門 助客戶巧過“認證關”
智能時代,把錢從保單里取出來只需要一次面部識別,但對于家住新余市渝水區的劉奶奶來說,這卻是一道難以越過的坎。今年8月,劉奶奶想起來,老伴曾買過養老保險,養老金早就該發了。咨詢過程中,劉奶奶才知曉辦理領取養老金業務需要老伴本人刷臉識別,這可把她難住了。劉奶奶反映,幾年前的一場車禍,讓老伴喪失了行動能力和語言功能——在經歷腦部手術后,老伴只能勉強眨眨眼、搖搖頭,根本無法正常進行面部識別,更別說講話、下床了。如今老兩口的生活全靠微薄的社保撐著,講到這里,老人的語氣逐漸哽咽。
了解到這一情況,中國人壽新余分公司立即決定派出由理賠調查人員和柜員組成的服務團隊上門為其辦理領取。和劉奶奶約定好時間后,服務團隊如約而至。客戶刷不了臉,團隊就放慢語速,通過提問核實客戶身份和保單信息;客戶說不了話,團隊就觀察他的肢體語言確認其意愿;客戶簽不了字,團隊就耐心指導客戶在相關資料上按手印。最終,客戶成功辦理了養老金領取業務,幾年的養老金悉數到賬,緩解了老兩口的燃眉之急。“特別謝謝你們這么耐心、細心的服務,心里特別溫暖”,劉奶奶溢于言表的激動之情,為這趟上門服務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20公里城鄉路 把“柜臺”搬到客戶家
3月的一天,潘女士來到中國人壽尋烏縣支公司的柜面,為其母親咨詢理財產品的領取手續。在獲悉需要本人臨柜辦理后,潘女士面露難色,表示其母親居住在鄉下,已經癱瘓在床多年,“讓她過來辦理實在是不可能”。
剛開始,柜員董海燕提出可以通過公司壽險APP辦理領取,并準備將剛錄制好的視頻教程轉給客戶。在了解到老人既沒有手機號、也沒有銀行卡的情況后,她立即帶上相關資料,和主管胡金梅一起從中國人壽尋烏縣支公司驅車前往20多公里外的吉潭鎮蘭貝村。途經城市道路、國道、鄉道和泥濘難走的鄉間小路,數十分鐘后,董海燕叩響潘女士母親的家門。
“哎呀,你們工作忙,還專門跑這么遠過來”,董海燕的這次到訪,讓老人驚喜不已。“沒事沒事,應該做的”,董海燕來到老人床邊,為其講解流程、協助辦理。在她的幫助下,老人不到一刻鐘便完成了年金領取。離開之際,老人用顫抖的雙手緊握住她,“唉,腿腳不方便,得虧你們專門跑一趟!”。柜員董海燕的這次上門,把“柜臺”搬到了客戶身邊,讓金融服務更有溫度。
需求驅動服務 躬身踐行金融為民
為有困難的客戶提供人性化服務,是普惠金融理念的具體實踐。江西國壽始終踐行“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守護人民美好生活”的企業使命,以產品為種、服務為犁,深耕普惠金融,為客戶提供有溫度的服務體驗。
2025年上半年,江西國壽累計提供上門服務251次,同比增長5.02%,其中九江市50次、撫州市44次、吉安市40次。除上門服務外,江西國壽還在全省系統共100個柜面網點配置老花鏡、靠枕、醫藥箱、輪椅等適老化設施、為老年人提供“銀發綠色通道”、專屬服務窗口、“優先叫號”、“一對一專屬陪同服務”等適老化服務;在全省系統柜面網點打造集便民服務、休憩學習于一體的“愛心驛站”為城市新市民筑起“城市港灣”。錨定普惠底色、踐行金融為民,江西國壽正在把抽象的金融概念具化為一次次愛的傳遞。
作為“五篇大文章”的其中一篇,普惠金融的落筆處,永遠是老百姓的切實需求。未來,江西國壽將繼續以需求為導向,為客戶提供周到細致的服務體驗,讓普惠金融在贛鄱大地上落地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