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工改制轉型書寫發展新篇章——江西建工第三建筑有限責任公司發展紀實
江西企業網訊 江西建工第三建筑有限責任公司成立于1982年,其前身是江西省第三建筑有限責任公司。按照省委、省政府關于國有企業改制的要求,2009年8月改制為江西建工第三建筑有限責任公司。現有管理人員500多人,其中高、中級職稱人員200多人,注冊建造師130余人,國家、省市級優秀項目經理32人。企業注冊資金10479.54萬元,資產總額18億元,年生產能力30億元以上,經營規模80億元以上,年上交稅金近1億元。擁有國家房屋建筑施工總承包、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建筑裝修裝飾工程專業承包、消防設施工程專業承包、機電安裝工程施工總承包等7個一級資質和公路、水利水電、石油化工、園林等多項二級資質,是江西省最具影響力和實力的建筑施工企業之一。
江西建工第三建筑有限責任公司改制前還是一個資質單一、管理粗放、負債累累、問題叢生、承接業務難的公司,年新簽合同額、營業收入均在8億元左右,企業和職工都在痛苦中煎熬,在期盼中等待。2009年,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摸爬滾打幾十年,歷經痛苦與創傷的江西三建人“揚眉吐氣”了,迎來了企業發展的春天。這一年,公司進行了整體改制,改制后,公司涅槃重生,發生了“脫胎換骨”、“翻天覆地”的變化。公司從董事會、黨委到經營部門均確定了生產經營目標,并實施保證措施,通過整合資源,深挖市場,打調結構、升資質、強隊伍、防風險等系列經營組合拳,向高層建筑、道路橋梁、裝飾裝潢、水利水電建設、節能環保等領域發展,并抓住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發展的良好機遇,生產經營等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呈現前所未有的良好發展勢頭,企業在快速發展的大道上一路高歌猛進、欣欣向榮,施工業務記錄不斷刷新。
2010年新簽合同額30億元,營業收入19億元;2011年新簽合同額50億元,營業收入23億元,比改制前增長362%和225%,實現利潤近2000萬元,是改制前的近20倍。榮獲1項國家級工法、6項省級工法和2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大口徑頂管穿越淺覆土及構筑物保護綜合技術》獲江西省科技進步三等獎,QC成果《方形沉井施工質量控制》、《確保鋼管樁支架施工質量》分別被評為2009年、2010年全國工程建設QC成果一等獎。打造了華東理工大學教工食堂工程、江信國際花園綜合樓、贛州星光華城商住樓、南昌聯創光電二期科技大樓等6個江西省杜鵑花獎、和省優工程獎、省市文明工地獎等182項。江西省防震減災應急指揮中心工程、上饒三清山機場道路工程I標、芳湖苑住宅小區、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公租房等省市重點項目在全省規范文明施工,工程質量、安全在各類檢查中排名前列,獲得各級領導好評。三清山機場是全國民用機場布局規劃的新建設機場項目,是省“十二五”期間重大基礎設施項目之一,省長鹿心社、省紀委書記尚勇、常務副省長凌成興、副省長洪禮和等省市領導出席開工典禮。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公租房工程規范管理文明施工,順利通過2012年建設部質量安全國檢,并獲省級安全生產標化工程稱號;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圖書館榮獲全國安全文明施工AAA稱號。
2012年,公司乘改制發展之勢,生產經營等各項經濟技術指標再創新高,實現營業收入28億元,新簽合同額70億元,創下6項省優工程、3項省級文明工地獎和1項江西省安全質量標準化工程;申報國家級工法1項、省級工法3項和6項新技術應用示范工程,2項QC成果在江西省級成果交流發布會上獲優秀獎。 公司連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施工企業、江西省建筑業先進企業、江西省安全生產管理先進單位、江西省建筑施工百強企業、江西省守合同、重信用AAA企業、江西省質量管理信得過企業,江西省“十一五”重點工程建設先進施工單位和南昌市先進施工企業、南昌市誠信文明單位。2012年又獲全國建筑業AAA信用企業和江西省建筑業先進企業。解放思想,定位市場,謀劃發展之路作為老牌企業,江西建工三建公司30年的輝煌歷史中也曾歷經過低谷。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在經歷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變過程中,公司領導認真分析、研究市場形勢,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創新,不斷地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不斷地調整體制創新機制,不斷地探索實踐,沉淀的發展之魂,最終令企業成功地走出了一條科學發展、進位趕超、迅速崛起之路。摒棄“大鍋飯”思想,樹立了業績文化理念。公司不斷探索新形勢下的分配體系,建立了分公司和項目部獎勵兌現機制,使公司效益意識深入人心。摒棄“等靠要”思想,弘揚“爭搶跑“作風,重新梳理和完善了經營機制,確立了“搶占省內、拓展省外、輻射國外”的大經營戰略格局,大力貫徹全員經營意識,激發全員的責任意識、企業意識,,經營工作日益走向正軌。摒棄陳舊的體制機制,建立了集約化、精細化管理模式,一手抓組織機構變革,一手抓管理手段變革,建立了有效的部門整體運行配合機制,形成了企業最強大的核心競爭力。一次次觀念洗禮、一次次創新實踐、一次次體制機制變革,為公司的發展注入了強大的生機活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推進經濟較快發展改制后,公司不斷適應市場經濟的變化,不斷創新經營機制,著力調整經營結構,取得了消防設施工程、鋼結構工程、機電安裝工程、土石方工程4個專業承包工程一級資質和水利水電、園林、機電安裝二級資質,拓展了市場經營領域,為企業多層次、多觸角、多方位承接業務創造了良好條件,并在水利水電、園林等領域開辟了新市場,贏得了發展先機。
2012年,公司大膽開拓省內外經營市場,在內蒙古、寧夏、云南、河北等省市注冊了分公司,省外共承接業務36億元,同比增長58%。有8個省外分公司經營規模突破億元(其中,1個超過5億元)。通過在省內外承建,輸出品牌和管理,整合社會資源,大力做大企業規模和擴大社會影響,實現“干一項工程,創一項優良,留一方美譽,拓一片市場”的發展環境。探索城市軌道交通施工和項目股份經營新模式,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在江西省政府、省國資委和集團公司的大力支持下,目前正擬與中鐵隧道集團三處聯合,積極努力參與南昌市地鐵2#線標段的投標,力爭成為江西省建筑業首家進入地鐵施工的本土企業。2012年,在充分調研市場的基礎上,探索新的經營施工模式,采取項目模擬股份經營形式,以投資入股項目,基本保持略高自營項目的收費,全年共有3個項目,造價共4.5億元。采取這種股份經營模式,一方面提高參與大體量工程承接施工能力;另一方面盤活資金,提升了企業的整體經濟效益。以人為本,關注民生,為推進富裕和諧企業建設凝心聚力在企業經濟效益好轉時,公司不忘為全員職工謀利益,為困難職工做好事、辦實事,設身處地、盡心盡力地為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和切身利益。
改制后,職工收入每年呈15%大幅增長,解決了職工“醫保”、“社保”和水電社會化及許多歷史遺留問題,為國有企業挽回資產損失2350萬元。多年來,把關心職工、善待職工放在心上,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并落實在行動上。2012年春節期間黨政工走訪慰問職工67人次,發放慰問金53116元。根據省政府政策,及時調整遺屬生活困難補助費,并及時向集團工會、省總工會申報困難職工幫扶中心對象。工會為內退、下崗多年,重病住院治療,家庭生活十分困難的職工發起了獻愛心捐款活動,200人伸出了友愛之手,共捐助23840元,解決了燃眉之急。黨委和工會及時送去組織的關心與溫暖,讓職工真正感受到企業改革和發展帶來的成果。積極參與社會各界募捐活動,熱心支持社會公益事業。促進企業文化、職工文化建設,樹立行業新形象公司由原青云譜區洪都南大道、不到2000平方米的辦公樓搬遷到西湖區北京西路248號、裝修一新的原江西省建工集團公司辦公樓,圓了幾代人的夙愿。
新辦公場所的啟用,根本改變了公司落后的辦公環境和辦公條件,大大提升了公司的社會形象。公司緊緊圍繞企業改制、生產經營、重點工程建設以及黨建工作、文化建設、“創先爭優”活動等方面,加大新聞宣傳力度,提高媒體關注度,在省內外報刊《中國工程建設通訊》、《中國建設報》、《中華建筑報》《建筑政工研究》和全國各類網站用稿100余篇,進一步擴大了企業的知名度,提升了社會信譽,實現了企業轉型快速發展的深入解讀和企業品牌形象的躍升。公司把“建品質世界,筑長青基業”企業使命和“夯實百年基礎,鑄就千載豐碑”企業精神融入企業經營理念、決策思路、管理制度、品牌戰略等生產經營各項工作中,建立了企業文化、職工文化導向和管理流程,強化了企業文化、職工文化培育。進一步了規范、統一了公司施工現場安全生產、文明施工管理視覺識別形象。開展企業平安創建活動,構建和諧勞動關系和良好人才建設隊伍公司領導班子堅持不懈地抓社會治安、企業綜合治理和勞務工作。
按照江西省國資委、江西省建工集團公司綜合治理治的總體要求,認真落實綜合治理工作責任制和工作機制,不斷完善綜治工作防護體系,為職工創造良好勞動關系平臺,竭盡全力做好涉及職工利益的工作和矛盾糾紛調解排查工作,制定了應急預案防范與保障體系,有效預防和妥善處置了影響企業穩定的突發事件。近幾年,未發生一起進京赴省非正常上訪事件。近幾年,公司大力推行人才強企戰略,堅持以人為本,人才培養與引進并舉,一批具有現代經營管理水平的專業管理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管理人才和復合型人才以及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高技能人才得到鍛煉脫穎而出。2013年,公司董事會提出了“新簽合同額80億元,營業收入超過30億元”的年度生產經營指標,按照這一目標,公司將提前完成企業“十二五”期間發展規劃的經營指標,從而書寫企業改革發展的新篇章。(劉建城 胡慶生 記者 曾偉峻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