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亚洲精品国产精品乱码不99-黄网站欧美内射

江西企業網
熱線電話:0791-88185535 | 監督電話:0791-88185535

習近平談訪俄:我不是痛并快樂著 是累并快樂著

2013-03-29 12:39
副標題#e#

習近平談訪俄:我不是痛并快樂著 是累并快樂著

中國新聞周刊第605期封面

習近平談訪俄:我不是痛并快樂著 是累并快樂著

習近平近年來的出訪

習近平:外交第一步

就任中國國家主席一周后,習近平啟動首次出訪,前往俄羅斯和非洲三國,并將參加“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五次會晤。此次出訪因為傳遞出有關新一屆國家領導人的外交風格與思維的信息,而備受關注。

截至2013年3月26日下午《中國新聞周刊》發稿時止,習近平出訪行程已經過半。觀察家從中發現,“習式外交”一個重要的理念,就是維護中國的核心利益和價值觀。在此基礎上,中國新領導層將延續多元外交戰略,統籌考慮外交布局。

此訪的另一個亮點,是習近平伉儷展示的形象令人耳目一新,習近平夫人彭麗媛溫婉大氣的表現,給世人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甚至有評論稱,這位“第一夫人”正在成為中國外交的一個“軟實力”。

隨著人員、班子的逐步確定,中國外交的人事格局已然形成。當前中國已經步入改革深水區,“改革和發展壓倒一切”,而如何維護周邊穩定、為中國的改革和發展爭取有利的國際環境,將是擺在外交班子眼前最重要的任務。

中俄之間的特殊“熊抱”

一天半時間,約20場正式活動,習近平說,他是“累并快樂著”。中國新任國家元首將首訪定在俄羅斯,以及俄方做出的種種安排,都在凸顯中俄關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

本刊記者/田冰(發自莫斯科)

當地時間3月22日11時55分許,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乘坐的專機抵達莫斯科伏努科沃2號機場。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受到俄遠東地區發展部長伊沙耶夫的熱情迎接。俄政府在機場舉行了迎接儀式,習近平檢閱了俄三軍儀仗隊,并觀看了分列式。

按外交禮儀慣例,國事訪問,東道主國家會派出部長或副部長等高官到機場接機。俄方派伊沙耶夫接機,或許暗含深意。

2010年,同樣是早春時節,時任國家副主席習近平將訪俄第一站選擇在俄羅斯遠東地區的濱海邊疆區。伊沙耶夫長期在遠東地區任要職,目前擔任俄遠東地區發展部長,同時兼任俄總統駐遠東聯邦區全權代表。而中國東北地區與俄羅斯遠東及東西伯利亞地區合作,是習近平此訪重要議題之一。

“他希望能與習近平性格相似”

俄羅斯主要市場化報紙之一《生意人報》刊登了標題為“中國—克里姆林宮儀式”的文章。該報在描述“習普會”時透露,普京在克里姆林宮接待中國領導人,這本身就是一種極高的禮遇。因為一段時間以來,普京越來越少、而且只在極為必要的情況下,才會離開新奧加廖沃。新奧加廖沃是俄羅斯總統郊外官邸,距離莫斯科數十公里。

“但昨日(3月22日),除了向無名烈士墓獻花活動外,與中國國家主席到訪有關的所有活動都安排在克里姆林宮舉行。正式歡迎儀式在大克里姆林宮最有名的喬治大廳舉行,歡迎儀式和迎接陣容非常豪華,就像金碧輝煌的喬治大廳本身一樣。”

據《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觀察,俄方參加歡迎儀式和會談的政府官員約有30人,其中有3名副總理(戈洛杰茨、德沃爾科維奇、羅戈津)、總統助理烏沙科夫和外交、國防、經濟、農業、能源等各部部長。此外,由上屆政府副總理轉任俄羅斯石油公司總裁的謝欽、俄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總裁米勒等大公司高層也位列其中。這在俄方接待外國元首歷史上極為少見。

在《生意人報》筆下,習近平給人留下的印象是:“身形略顯壯碩,衣著非常得體”,“臉上寫滿溫厚與友善”。

在會見中,習近平回憶與普京的交往,“3年前我應你的邀請首次訪俄,那次訪問給我留下了非常美好和深刻的印象。去年6月,我們又在北京再次相見。此外,我們還數次相互通信,不久前我們進行了電話交談。”

當習近平說他們兩人“很能談得來,性格很相似”時,普京會心一笑。

“他(普京)希望能與習近平性格相似。”《生意人報》寫道。

除了最高規格的禮賓安排外,俄方在活動項目的選擇上也做足了功課,有些活動是普京親自主動提議的,如邀請習近平參觀俄國防部,會見俄羅斯漢學家、學習漢語的學生和媒體代表等。這些安排,除了體現俄方欲顯示“最大誠意”之外,也彰顯中俄關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以及兩國最高層之間的默契和友好。

3月23日下午3時許,習近平抵達俄國防部大樓前,俄國防部長紹伊古在此迎接,并舉行了隆重的歡迎儀式。這是一次非常特殊的安排——習近平是第一位到訪俄國防部并參觀俄聯邦武裝力量作戰指揮中心的外國元首。

在俄聯邦武裝力量作戰指揮中心,正在指揮中心值勤的俄陸海空軍軍官全體起立,向習近平敬禮。俄軍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向習近平報告說,“尊敬的主席先生 ,您是我們為之打開俄聯邦武裝力量作戰指揮中心這扇門的首位外國領導人。”

一天半時間,約20場正式活動。習近平同普京舉行會談并共同出席俄羅斯中國旅游年開幕式,會見梅德韋杰夫總理、聯邦委員會主席馬特維延科以及國家杜馬主席納雷什金等俄方領導人,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發表演講,出席中共六大會址紀念館建館啟動儀式,參觀俄國防部,會見俄羅斯漢學家、學習漢語的學生及媒體代表。雙方發表由兩國元首簽署的聯合聲明,并共同見證雙方經貿、能源、投資、地方、人文、環保等諸多領域達成合作協議的簽字儀式。

《中國新聞周刊》記者觀察到,甫下飛機,從當地時間22日下午3點多到晚上10點40分,習近平訪俄首日與普京共同出席活動持續了7個多小時。“會談非常富有成效,取得了巨大成功。”中國駐俄使館一位工作人員告訴《中國新聞周刊》。而因為會談時間拉長,以至于當晚在克里姆林宮大禮堂舉行的俄羅斯中國旅游年開幕式比原定時間推遲了近兩小時。

習近平一行訪俄的次日,一天的日程從早晨9點開始,至晚上會見俄羅斯漢學家、學習漢語的學生及媒體代表為結束。最后這一項活動持續至晚上10點多,比預計時間又延長了40多分鐘。

據中國駐俄使館工作人員透露,幾乎每場活動都有延長,但是因行程安排緊密,能壓縮的只有中間非常短暫的休息時間。使館方面曾考慮到行程安排太密集,根本沒有時間休息,欲壓縮一些活動的時間,“但是習近平主席一點都不打折扣”。

在會見中國駐俄使館工作人員和中資機構代表時,談及此次訪俄之旅,習近平說,“我不是痛并快樂著,是累并快樂著。”

推進務實合作

3月22日,習近平同普京會談,中俄元首同意緊密加強兩國全方位戰略合作,并共同簽署關于合作共贏、深化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聯合聲明,宣示了中俄就兩國戰略協作及重大國際問題的立場主張。

普京表示,習近平主席出訪的第一個國家選擇俄羅斯,顯示了雙方對發展俄中關系的高度重視,以及這一關系的特殊性和戰略性。“這是一次具有歷史意義的訪問,相信一定會取得豐碩成果,有力推動俄中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發展”。

習近平則強調,中俄互為最主要、最重要的戰略協作伙伴,深化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在兩國外交全局和對外關系中都占據優先的戰略地位。中俄要更加緊密地加強全方位戰略合作。

中俄元首認為,兩國開展大規模經濟合作時機和條件已經成熟。要加強貿易、投資、工業、林業、高技術、航空航天、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合作。在經貿領域,雙方表示要繼續改善貿易結構,提高貿易質量,提前實現2015年雙邊貿易額1000億美元的目標。

能源合作是中俄深化務實合作的重要領域,不僅包括石油和天然氣,還涉及核能、煤炭、電力和新能源。習近平此次訪俄期間,中俄雙方簽署了一系列深化能源合作的文件。

俄羅斯媒體報道稱,習近平在評價此次訪俄成果時說,“不虛此行”。也許雙方在此期間簽署的涵蓋多個領域的30多份雙邊合作文件,是對此評價的一個最好的注解。

有待發掘的機遇

“早春3月,意味著一個新的萬物復蘇季節的到來,意味著一個新的播種的時刻的到來?”3月23日,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發表題為《順應時代前進潮流 促進世界和平發展》的演講時,習近平以“春”為喻,闡述中國對當前世界形勢的看法和對國際關系的立場主張,呼吁建立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

對于中俄關系,習近平提出,一要堅定不移發展面向未來的關系,永做好鄰居、好朋友、好伙伴,以實際行動堅定支持對方維護本國核心利益,堅定支持對方辦好自己的事情。二要堅定不移發展合作共贏的關系,不斷創造出更多利益契合點和合作增長點,不斷提高兩國務實合作層次和水平。三要堅定不移發展兩國人民友好關系,人文交流對增進兩國人民友誼不可替代。

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演講,他引用車爾尼雪夫斯基名言“歷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以及中俄諺語;在會見俄漢學家時,他引用果戈里的話“青年之所以幸福,是因為擁有未來”,希望培養中俄友誼接班人要從青年人抓起。

“他是一位智者,對中俄和國際關系作出了全方位的分析,闡述了一套很有智慧的理論。他本人穩重又有風度,講話語速緩和,但回答尖銳問題又很機智和有力。”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學生康斯坦丁向《中國新聞周刊》記者描述他的感受。

“習先生講話很有親和力,他說鞋子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穿上才知道,這句話很風趣,讓人對理論產生真實的感受。”該院另一名學生扎哈琳卡說。

俄中友協主席、俄科學院遠東所所長季塔連科院士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習近平此訪延續了中俄領導人首次出訪到對方國家的慣例,兩國有共同的邊界、共同的有利條件、以民為本的共同發展目標,諸多“共同之處”令領導人之間保持著上述高度互信。“我們視其為兩國關系重要性的體現、雙方真正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展示、極其信任的兩國關系的典范。”

他認為,從普京的外交綱領和總統法令可以看出,與中國的關系被視為俄“特別優先”。“揚帆搭乘‘中國風’,普京用這個比喻描述了兩國關系。”

中俄務實合作存在哪些困難?季塔連科表示,合作的主要條件,一是政治意愿,二是對項目合作的意愿。他坦言,要實現這些目標“還有大量工作要做”。合作的基礎在于相互了解,“因為中俄大型商業代表都集中到了西方,而中俄雙方企業相互卻不夠了解。事實上,‘俄羅斯機遇’和‘中國機遇’都有待發掘。”

俄中友協第一副主席嘉麗娜·庫里科娃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指出,“中國向那么多國家和地區投資,而對俄西伯利亞、遠東投資并不充足;而俄羅斯一些遠東城市和中國一方面簽訂勞務合同,另一方面卻擔心中國務工者留在當地,造成威脅。為什么?因為信任不足。”

“常有人問我,‘為什么您常說中國是我們的朋友,您就不害怕中國對我們存在威脅嗎?’我說,我不害怕。為什么?因為中國不需要我們的領土,他們需要的是合作,合作是可行的。”庫里科娃說。

“習式外交”新布局

習近平首訪之旅,凸顯中俄關系重要性和多元外交戰略。隨著新一屆外交班底格局漸現,關于提升外交機構層級的討論再度成為熱點話題

3月25日傍晚,南非約翰內斯堡坦博國際機場,一架專機如期降落。

#p#副標題#e#

當地時間19時45分,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及夫人彭麗媛走出機身。滂沱大雨中,東道主和來自世界各地穿著“綠馬甲”的記者們,已經在此翹首以盼。

同時在靜候遠方客人的,是南非海濱城市德班布置一新、大幕待啟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五次會晤會場。

南非總統祖馬用“絕對是非常重要的”一語,來闡述這次國事訪問的意義。他在當天的媒體見面會上表示,3月26日舉行的金磚國家峰會,對“南非和非洲具有里程碑意義”。

習近平在機場發表書面講話則強調,中國和南非同為有重要影響的發展中大國,同為最具發展活力的新興市場國家。此番訪問將為中南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發展注入新的強勁動力。

首訪俄羅斯順理成章

習近平的機場講話發生于他在俄羅斯闡述“中國夢”后的第三天。彼時,他在莫斯科國際關系學院發表題為《順應時代前進潮流 促進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演講,受到舉世關注。

3月23日當天關注這場演講的,有一位正在加拿大出差的美籍華人——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李成,他很快被一個詞語打動: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稱之為‘中國夢’,”電視直播中的習近平解釋其基本內涵是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習近平的演講,強調中國始終奉行防御性的國防政策,不搞軍備競賽,不對任何國家構成軍事威脅。中國發展壯大,帶給世界的是更多機遇而不是什么威脅。實現中國夢不僅造福中國人民,而且造福各國人民。

那一刻,中國、俄羅斯、美國以一種微妙的方式發生了關聯。就在習近平于3月22日啟程前往首站俄羅斯時,各種評論已鋪天蓋地,其中諸多觀點集中于分析此訪“為何是俄羅斯而非美國?”路透社的報道認為,習近平首訪未選擇美國是給美國敲響了警鐘,美國政府需慎重考慮其亞太戰略及外交戰略,習近平出訪計劃可能顯示中國新政府對歐美的冷落。

李成也關注到了這些議論,但是他從“中國夢”的表述中聽到了不一樣的答案。這個新概念,對外釋放出“中國不會成為霸權國家、不會像西方一樣成為過分強調個人主義的國家”的強烈信號,而能夠在這方面與中國達成最大共識的,“無疑是俄羅斯”。

李成曾經作為美國“百人會”成員,在2012年習近平訪美期間他參與接待。他并不贊同“冷落美國”說。在他看來,2012年2月習近平訪美,即可看出美中關系在這位新任中國領導人心中地位同樣重要。并且,習近平在就任國家主席未滿一周之際,就已經接見過為新時期中美關系投石問路的美國新任財長雅各布·盧。

李成認為,美國當下的關切點包括朝核問題,中日釣魚島風波,美國對中國網絡安全的質疑,美國國內關于中國經濟保守主義的批評。這些問題對于剛剛上任的習近平而言,很難馬上有實質性突破,雙方也較難馬上形成共識。而中俄兩國有著越來越深的合作共識,首訪定在俄羅斯是順理成章。

中國前駐外大使和APEC高級官員、中國國際問題研究基金會戰略研究中心執行主任王生也認同李成的觀點。“習近平上任后第一個訪問俄羅斯,在當前大形勢下理所當然,因為兩國關系是最重要的戰略關系。”這位已逾八旬的老外交官,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強調。

王生表示,中俄兩國同時也希望與美國發展良好關系。習近平訪美和接見雅各布·盧時,曾表示“建立互利共贏的新型大國關系”。王生認為,這其實已向美國表達了一種善意。

延續多元外交理念

習近平訪俄期間,中俄軍事領域的合作引發關注,兩國簽署十年來最大規模的武器采購合同,購買24架蘇-35戰機和4艘“拉達級”潛艇。

“此次軍售等領域的成功合作,將為中俄兩國未來更為緊密的協作鋪路,會推進雙邊關系更上一層樓。”王生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另外一位曾任外交官的外交學院教授周尊南,則將此番軍售合作以及普京邀請習近平參觀俄羅斯國防部作戰指揮中心的舉動結合起來考慮,認為這意味著雙方關系的復興“達到了一個新高度”。認為“現在的中俄關系是歷史以來最好的,但更重要的是雙方一致認同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國的外交理念。”由此,他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將兩國關系譽為現代大國關系的典范。

除此之外,王生還注意到習近平此次首訪之旅的全部行程中,“金磚國家峰會同樣是極大亮點”。在習近平抵達南非當日,他還在個人微博上發表觀點:金磚國家為何能走到一起?此次會議將有兩大新亮點;粉碎唱衰金磚國家論。

之所以如此重視金磚國家峰會,王生認為是中國多元外交戰略延續與推進。并認為新一屆領導班子應加強三種多邊關系:金磚國家、G20、上合組織。“金磚國家在其中要居首位。”他說。

據聯合國此間發布的一份報告,金磚國家已成為全球投資的重要來源,2012年其對外投資規模占全球對外投資總規模的10%,該比例在十年前僅為1%。中俄兩國占金磚國家對外投資總額的94%。金磚國家對非貿易和直接投資將在未來5年增長3倍。

從習近平對話金磚國家,李成同樣看到了“多邊外交”理念的彰顯:“中國在外交關系中并未囿于大國關系,而是發展多元關系。”

“中國以一種全新合作方式進入非洲,就是在幫助其發展來維持合作共贏局面。”中國社科院國際研究學部主任張蘊嶺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將中非合作視為不同于西方發達國家援助非洲老路的范例,實現了中國經驗和西方經驗的成功融合。

不過,在多元外交戰略推進中,亦有難題。除了美國咄咄逼人的重返亞洲腳步,一邊是中日關系難題未解,一邊是南海爭端迭起,錯綜復雜的周邊關系考驗新一屆領導班子。李成將之稱為“很復雜很危險”的外交關系。此前亦有人因此將中國稱之為“孤獨的大國”。

“我不同意這種觀點,中國并不孤獨。”張蘊嶺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面對周邊關系的復雜性,中國所要做的是不主動惡化關系,同時要自信應對。

李成還建議,中國新一屆政府應在外交策略中融合多元的技術手段,“不能單獨依靠經濟,而要手段多元化,以消弭各種分歧和誤解,贏得鄰國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此外,他對于此次訪問中彭麗媛的形象大加贊賞,認為這位“第一夫人”正在變成中國外交的一種軟實力,“她對于公益事業的熱情,對于艾滋病和煙草等公共衛生安全的關注,都將是有益于中國樹立良好國際形象和提升外交地位的重要因素。”

外交班底全面“50后”

隨著習近平首訪之旅的深入,中國新一屆外交班底也格外受人關注。

長期以來,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負責外交的決策和協調。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由主管外事工作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分管有關外事工作的中央政治局委員和與外事、國家安全工作有密切工作聯系的相關機構部長組成。而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的辦事機構則為中央外事辦公室。

現年72歲的戴秉國,2005年開始,以外交部副部長的身份出任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直至2008年,戴秉國以國務委員的身份出任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而隨著戴秉國國務委員卸任,外界也一直在推測其擔任的中央外事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是否將由新人出任。但無論其繼任者為何人,隨著新一屆國務院的組建,與外交相關的部委機構一把手各自就職,包括十八大后調整到位的中央直屬機構負責人,新一屆外交班底已經逐步浮出水面。

這其中,新任國務委員楊潔篪和常萬全,將在新政府的外交事務中發揮重要的作用,而外交部長王毅、商務部長高虎城、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裘援平、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王光亞、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主任張志軍等與外交關系密切的部委負責人,以及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王家瑞也將發揮各自的作用。

除了常萬全和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王家瑞兩位是1949年生人,其他清一色為“50后”。 “‘50后’將全面掌握中國新時期外交。”一位專家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這些人中,多位為博士學歷(位)。并且幾乎清一色為文科背景,其中大多具有法學受教背景。

李成認為,“外交必須與政治、經濟結合起來統籌考慮”,中國的現實更多還是致力于內部改革和治理。他建議,在國家層面應有更多人參與外交事務,“幫助其他國家全面了解中國”。

“看習近平的講話,中國還是會堅持韜光養晦的外交戰略,同時堅持有所作為。”王生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 ★

(實習生孫曉磊對本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