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之音電臺網站4月6日報道】題:美專家:美國應在中國海洋爭端中保持低調
美中經濟與安全評估委員會近日就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的海洋爭端舉行聽證,六位專家介紹了糾紛起源,并從安全、政治、法律和經濟的角度分析了中國的立場和動機,建議美國政府應當保持低調,但要有所準備。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亞洲項目的邁克爾·斯溫作證時說:“華盛頓公開場合應該越低調越好,私下層面應該加緊工作?!?/P>
斯溫認為,中國海洋糾紛主要涉及三個層面,第一是與日本和部分東南亞國家的主權和資源之爭,第二是中國專屬經濟區和近海海域內的軍事行動之爭,以及從最廣義講,與美國在西太平洋海域實現絕對權威的思維相沖突而可能引發的摩擦。斯溫說,雖然在第三個層面上還沒有演變成糾紛,但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來自賴斯大學的中國及能源問題專家劉易斯表示,美國不想陷入中國海洋主權紛爭,但很多因素決定中國海洋爭端也可能會涉及美國。
他說:“假如說有一天中國或者越南聲稱他們擁有斯普拉特利群島(即我南沙群島——本網注)的主權,這也就是間接聲稱他們擁有附近的航道主權。他們可能會宣稱.使用這條航道必須經過我們的批準。如果是這樣,就會影響到美國和世界上其他國家?!钡拇_,美國已經越來越多地參與到南中國海爭端中。2010年,時任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在東盟地區論壇上首次表明美國立場,說保持南中國海一帶的自由航運符合美國的利益,美國愿意比面組織解決問題的多邊會談。
菲律賓在今年年初提請國際法庭仲裁中菲間的主權爭端。中國外交部拒絕接受仲裁。現任美國國務卿克里4月2日會見菲外長時表示支持國際仲裁。
美國海軍軍事學院中國海運研究所所長彼得·達頓說,中國目前采取“非武力高壓”的方式來解決海域爭端。他舉例說,中國投巨資擴建其民用海事機構、資助漁民用人海戰術來耗費對手國的資源、用經濟優勢制約對手國、逐步建立國內海事法律和管理機制、利用公眾的民族主義情緒、中國人民解放軍部隊護航等。
|出席聽證的專家認為,美國最好不要涉入主權爭端,而要“輕步緩行,但大棒在手”,因為美國的確對日本和菲律賓有防務承諾,而一些東南亞小國也希望能更多地借美國向中國施壓,但造成東中國海、南中國海紛爭的原因很多,包括歷史遺留問題、主權、資源以及民族主義情緒等。
| 美國智庫蘭德公司的勞埃德·斯羅爾對美國之音說,認為兩海之爭即為資源之爭的認知會引發兩種誤解:“第一,這種誤解會讓人覺得爭端不可能解決,這是有關有限的資源的問題,是‘零和’競爭,但實際上更是政治問題。第二,這會誤導你,因為如果主要是資源問題,那簡單地劃分一下資源就解決了,但這個爭端已經存在很久都沒能解決。所以,中國海洋爭端的根本誘因不是資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