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談闊論
近日,科技股的表現十分強勢,不少人認為是“5.19行情”的重演,特別是周四兩市尾盤跳水,但仍有14只個股封于漲停,其中科技股占一半席位。科技股王者歸來說明什么,他們能否再掀“5.19行情”,還可以關注哪些科技股?周五下午,記者就投資者感到困惑的話題,與各位分析師展開了“高談闊論”。
主持:本報記者高志遠
嘉賓:
江西財大副教授 李思敏
資深證券分析師 程榮慶
中信建投分析師 危斌
銀河證券分析師 劉鳴宏
南京證券分析師 聶愛華
科技股王者歸來說明什么
記者:近日科技股的表現十分強勢,王者歸來說明了什么?
李思敏:科技是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和新型產業發展的推力和重要領域,為期6天的科博會是導火索,美國股市科技股連續爆發,也起到了助推作用。
程榮慶:科技類成長股的這波上漲,本質上還是市場主力借助對科技類成長股良好的預期所展開的一波結構性行情。由于在這個問題上,市場主力達成了較大的共識,才使得科技類成長股有了一波強勢的上漲。說明在證券市場投資必須緊緊把握住市場的主流思路和階段性熱點,只有這樣才能及時跟上市場的節奏和步伐。
危斌:對于正處于轉型期的我國經濟來說,科技進步的力量是至關重要的,目前股市的科技股走強與1999年“純概念炒作”的科技股泡沫相比,這一輪科技熱更具基本面支撐、經濟轉型和政策扶持帶來的內生性動力,有望大大增強這輪以創業板為首的“科技行情”的延續性,調整之后的科技股有望再現“王者歸來”。
劉鳴宏:科技股的強勢上漲,顯示出目前市場仍屬題材股的天下。由于A股市場已經歷長達五年半的下跌與調整,這與我國經濟長期高速增長的走勢呈背道而馳的態勢。從現階段盤面看,由于最新公布的中國5月匯豐制造業PMI預覽值意外降至49.6,跌破榮枯線,加大市場對經濟下行風險加大的擔憂,從而打壓了周期性板塊,也壓制了藍籌股的反彈動能。大盤在上下兩難的情況下,只好選擇科技股作為突破口。由于科技股有著良好的群眾基礎,且業績想象空間大、題材眾多,使得大盤短期維持結構性熱點。
聶愛華:5月份以來,在股指波瀾不興的背景下,以移動互聯、3D打印、北斗導航和大數據概念為代表的新科技股表現異常搶眼,熱點此起彼伏,大有星火燎原之勢。個人認為,科技股的王者歸來,反映出在經濟弱復蘇背景下投資者對傳統經濟的失望和對新科技、新技術帶動經濟轉型和增長的憧憬與期待,也是對領導層提出全力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實現中國夢的最好呼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