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記者張武明)市場無序競爭,導致雇員“被挖墻腳”、“跑單幫”的現象屢禁不止,消費者權益也得不到保障,種種問題滋擾著各地家政服務企業。在這樣的背景下,年初,省商務廳、省婦聯等單位關于成立全省家庭服務業協會的倡議,得到了各地家政服務企業的響應。6月18日上午,在全省家庭服務業協會成立大會上,近百家會員企業負責人齊聚一堂,商討家政服務業何去何從的問題,大家在經營中存在的困惑也隨著交流的深入顯露出來。
“中介機構過多、無序競爭嚴重”,是大家共同的印象。新當選的省家庭服務業協會會長張建華介紹說,我省家政服務業起步晚,很多家政服務公司都是近兩年才出現的。拿南昌來說,目前存在至少三四百家家政服務企業,從業人員有十幾萬人。協會成立之前,她想聯系30家注冊時間在2年以上的家政服務企業,卻發現相當難找。規模普遍偏小、從業人員職業化水平低、監管乏力,導致市場價格混亂、服務標準不一、雇主投訴服務人員品行不端或技能不到位等現象屢見不鮮。
家政服務公司數量猛增,與近年來家政服務價格漲勢過快不無關系。與之對應的是,家政公司服務收費漲幅卻較小。拿10年前與今天對比,月嫂的月工資由千元左右漲到6000元至8000元;保潔工的收費由0.8元/平方米漲至3至4元/平方米。目前,我省很多家政服務公司采取的是中介制經營方式,公司收入即管理收費增加不明顯,導致大型品牌企業較少。更令人擔憂的是,家政服務從業人員短缺且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的問題在各地普遍存在。據九江市婦聯對千余名從業人員的調查顯示,7成以上從業人員文化程度在初中以下。
人員短缺,也養大了從業人員的“脾氣”。贛州市百諾家政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他們在管理隊伍的時候,都不敢管得太嚴,以免出現人員流動。另一方面,很多家政從業人員不愿意參加系統規范的培訓,希望直接上崗賺錢。據統計,全省家政服務從業人員經過嚴格培訓、符合上崗要求的僅占21.5%,從事養老護理、病患陪護的服務人員基本上沒有參加過培訓。
張建華說,協會成立后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制訂統一的行業服務標準、合同文本。這樣一來,一些未經工商注冊、靠從業人員“單打獨斗”提供服務的方式將被遏制,用人制度也將趨于規范。目前,全國上下都出臺了一系列政策,大力發展家庭服務業,增加勞動力就業。如省政府辦公廳就下發了《關于發展家庭服務業的指導意見》,對員工制家政企業在免征營業稅和為職工繳納社保等方面提供優惠政策。專家認為,隨著政府監管力度和“扶優”力度的加大,我省家政服務市場將面臨重新“洗牌”,一些實力較強形成規模的公司、具有經營特色的專業性強的公司將適應市場生存成長為“鯊魚”,而以家庭夫妻店等形式經營的小公司將面臨“被吃掉”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