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九江,山清水秀,鳥語花香。
作為“途通五嶺”的陸路樞紐、“勢拒三江”的省內唯一港口城市,九江正引弓滿弦,以新型工業化助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老工業基地重振雄風!
一組數據,見證著九江工業“井噴式”發展的足跡: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2008年只有833.06億元,去年達到3006.9億元;工業增加值2008年只有228.05億元,去年達到621.3億元;利稅總額2008年只有26.1億元,去年達到270.2億元。
九江工業為何發展如此之快?省政協副主席、九江市委書記鐘利貴頗有感觸地說:“我們堅定不移地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以適度超前的城市建設帶動相對滯后的工業發展,取得了明顯成效。九江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僅去年就凈增了818億元。”
抓住主要矛盾,以適度超前的城市建設帶動工業化
九江作為江西的北大門,是江西對接長江經濟帶的“橋頭堡”,必須要擔當起推動江西在中部地區崛起的重任!為此,九江市新一屆領導班子牢牢把握九江經濟總量偏小、工業化和城市化水平偏低的現實情況,抓住經濟發展不足這個主要矛盾,2009年初提出“‘兩區’(城區、工業園區)互動,強工興城,科學發展,奮起趕超”的發展思路。將各方力量向工業集中,各種要素向工業集聚,各項服務向工業聚焦。
思路決定出路。2009年底,該市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首次突破1000億元,達到1041.24億元,10項主要經濟指標增幅在全省排名全部位次前移,部分達到前三位。
逆水行舟,不進則退;趕超發展,松勁則廢。九江市2010年提出3年決戰工業,主營業務收入2000億元的奮斗目標;2011年又根據實際情況,提出5年決戰工業,主營業務收入6000億元的奮斗目標。
為了實現既定目標,九江市廣大干部群眾以“人一之,我十之;人十之,我百之”的苦干精神,硬是在沼澤地、荒灘或荒坡上建起一個個工業園。
九江縣赤湖工業園過去是沼澤地、血吸蟲疫區,該縣投資20億元挖山取土填平沼澤地,并搞好修路、建房等基礎設施建設,將過去的沼澤地變成如今的生態工業園。九江縣縣委主要領導對記者說:“我們平整了1.5萬畝工業用地,工業大項目隨時可以落戶。目前,工業園已落戶44個項目,還有200多家皮革加工企業已簽約,即將落戶。5年內,這里將成為中部地區最大的皮革制品基地,年產值可達500億元,稅收超10億元。”
該市工業園區僅去年基礎設施投入就達159.3億元,比上年增長46.3%。這些錢從哪里來呢?九江市市長殷美根一語破的:“九江以適度超前的城市建設帶動工業化,把經營城市賺的錢用于工業園建設。”
引進工業大項目,在“自己的骨頭上長肉”
九江要加快發展,必須要引進工業項目,尤其要引進帶動能力強的工業大項目,在“自己的骨頭上長肉”。
該市在主動與中石化集團、藍星集團、江西銅業集團等國有大企業和省內大型企業對接的同時,切實抓好工業大項目建設,努力構筑工業發展支柱。
落戶九江開發區的旭陽雷迪項目,達產后產能可達5.6GW,是一家集太陽能多晶硅鑄錠及多晶硅片研發、生產和銷售為一體的高新技術光伏企業,擁有世界最先進的多晶硅太陽能晶片的制造工藝、技術和設備。該項目己申報國家專利71項,獲得授權33項,是第一批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去年入選國家“金太陽”目錄。該項目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在全國光伏產業不景氣的情況下,我們企業開工率為95%,產品50%出口,今年已實現主營業務收入35億元,同比增長20%。”
據統計,九江市近4年來共引進投資3000萬元以上的工業項目1143個,其中投資億元以上的工業項目609個,工業固定資產投資達到2700億元,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70%以上。
一大批工業項目的落戶和投產,促進了九江工業經濟的快速發展。目前,該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846戶,其中主營業務收入過億元的企業有588戶,過5億元的企業有110戶,過10億元的企業有30戶。另外還有一大批大企業正在建設中。所有這些企業,都將為九江經濟快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決戰工業園區,十大產業集群發展迅速
工業園區是經濟發展的“火車頭”。九江市把工業園區建設作為經濟工作的主戰場,全力推進產業聚集。該市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說:“九江市推進產業聚集的辦法就是緊緊圍繞鋼鐵、化工、有機硅、紡織、造船、建材等十大產業進行招商,延長產業鏈,形成產業集群。”
湖口縣金砂灣工業園積極探索“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發展模式,嚴格按照“產業關聯,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發展思路,引進龍頭企業,然后進行產業招商。目前,該園形成了鋼鐵和化工兩大循環經濟產業鏈,一條是以九江鋼廠為核心的鋼廠配套及副產品深加工產業鏈,一條是以龍達和新康達為核心的化工產業鏈。據了解,目前園區工業企業總投資高達1200億元,其中投資1億至30億元的項目75個,投資30億至300億元的項目9個。
九江市還圍繞產業進行“填空式”招商,十大產業集群發展迅速。同時,12個工業園區的開發面積由2008年的41.34平方公里,擴大到現在的110平方公里。去年,該市十大產業集群主營業務收入達2453億元,占全市的81.6%,有9個工業園區主營業務收入超過百億元。
工業興,則九江興;工業強,則九江強。4年來,九江市一個個重大工業項目開工和投產,猶如一股股清泉滋潤著九江大地,財政收入如長江春水般日日盈漲。去年,該市財政總收入達220.86億元,比2008年66.17億元凈增154.69億元。今年1至5月,該市財政總收入121.53億元,同比增長41.6%,增幅為全省第一,總量為全省第二。
吳雪斌本報記者練煉何深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