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企業網3月11日南昌訊 農民喝上了城市自來水,初聽是怪事——山里的水出自天然,為什么要喝城里的自來水?細聽卻是新鮮事——受地質狀況影響的農村,喝上了安全可靠的自來水。作為當前全省首個推行城鄉供水一體化的區域,樂平的做法被水利部門稱為“樂平模式”,并在全省推廣。
城鄉自來水“全覆蓋”
“自來水很方便,也肯定是最安全的。”3月6日,樂平市浯口鎮西湖青山新村村民程細生對記者說,家里去年底通了自來水,現在喝的全是自來水。20年前開挖的水井仍在使用,但僅僅用來洗刷和沖廁。
記者站在他家水井的井沿探身下看,水深七八米,是淺層地下水,肉眼無法判斷水質。不過,程細生對水井水質抱有一些擔心:“我們的地質地貌就是這樣,用地下水燒水,燒久了,壺底會有一層薄薄的水垢。”
城里的自來水能保證?記者來到了浯口自來水廠采訪。這家日供水能力達3000噸的水廠,建筑外觀設計成徽派風格,別出心裁,廠內水處理設施一應俱全。樂平潤泉供水公司負責人說,該水廠水源地來自30多公里開外的大型水庫——幸福水庫,水質達到國家飲用水二類標準。整個水廠覆蓋13個村委會,可滿足3萬人用水需求。擁有完善的沉淀、過濾、消毒等水處理工藝和嚴格細致的管理,水量、水質和供水保證率更有保障。
“包括浯口自來水廠在內,全市共建設11座水廠,總投資9.2億元,以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目標。”樂平市水利部門負責人介紹說,目前,全市自來水工程已完成一、二期,總投資4億元,建成了樂平潤泉水廠,以及涌山、浯口和臨港3座規模較小的水廠,已解決城區及周邊農村48萬多人口的飲水問題。
如今,樂平自來水工程的三、四期工程正在加緊建設,今年9月份三、四期工程將完工。屆時,樂平市農村自來水將覆蓋18萬戶近70萬農民,加上已覆蓋的城區20萬人口,城鄉一體化供水將率先在樂平市實現“全覆蓋”。
城鄉自來水同網同質同價
樂平市農村居民飲水,原先多直接取用樂安河或其支流水源,也有的打井取水。由于全市地下水鈣鎂含量較高,水質過硬,全市近69萬農村居民飲水面臨困難。為解決這一民生問題,樂平市從2005年開始重點實施農村安全飲水工程,但大部分供水工程供水保證率和水質合格率偏低。
2009年5月,樂平市與省水利投資集團公司合作,共同出資組建樂平潤泉供水公司,推進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從30多公里外引來幸福水庫的水作為飲用水源。樂平老百姓形象地說:“如今,樂平賣純凈水的倒閉了,飲水機當廢品賣掉了,要求自來水開戶的越來越多了。”
水源遠距離輸送,農村自來水管線長且分散,自來水處理與管理費用偏高,抬高的成本會不會轉嫁到城鄉居民身上?
樂平潤泉供水公司負責人說,如果按建設成本計算,農村自來水安裝每戶需投入2600元至3000元不等,實際只收300元至600元費用。水價則是依照法律程序,參照周邊縣市標準由政府確定新水價。
“每噸水僅需要1.23元,初裝時水表加上材料費需要300元。”浯口鎮西湖青山新村夏水香對記者說,這樣價格是完全能接受的,現在一瓶礦泉水也要一塊多錢呢。
讓近70萬農民喝上城市自來水,這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為了解決資金難題,樂平市一方面積極爭取國家和省市項目資金,集中用于農村管網建設;另一方面加強與省水利投資集團合作,將原來樂平市自來水公司的特許經營權和全部資產整體移交,按工業地價劃撥80畝土地用于建設新水廠,實行統一建設和經營管理。同時,省水利投資集團公司利用自身融資平臺建設網管和改造,充分發揮專業優勢,負責工程建設、運營管理,實現城鄉自來水的同網、同質、同價。
“樂平模式”將向全省推廣
“農村優質水源流入城市,城市自來水延伸供應農村。”省水利廳農水處處長李少平對“樂平模式”進行了總結:這一模式打破了城鄉供水分割的局面,打破了單純由政府或者市場的建設管理模式,而是靠政府加市場的“兩條腿”走路。在運營管理上,供水公司將城市供水的盈利,用于補貼農村自來水運營,以城補鄉,實現可持續運行。
以往,樂平市供水工程一般采用村委會、農民用水協會或個人承包等形式進行管理,數量多、規模小、覆蓋面窄。據統計,到2008年底,全市共建成集中供水工程56座,分散供水工程5233處,但僅覆蓋6.1416萬農村人口。這雖然在一段時期內緩解了一部分農村居民的飲水需求,但水質和保證率難以保障。這種情況在全省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水利專家分析說,“樂平模式”實行城鄉供水一體化,一改原先分散的管理模式,供水工程走向集中化、區域化和網絡化,可提供優質、可控和可靠的自來水,是適應當前城鄉統籌推進新形勢的必然選擇。據了解,未來我省將全面推行“樂平模式”。全省力爭到2020年,基本完成全省農村自來水工程建設和改造任務,形成較為完善的城鄉供水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