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時分,山花爛漫、泉流潺潺。前來彭澤縣雙峰尖國家級森林公園晨練的市民絡繹不絕。位于公園的南面,一座新城雛形初顯:一棟棟高樓正拔地而起,“三縱六橫”路網已經形成,一幅“山青、水秀、草綠、天藍”的美麗畫卷正撲面而來。
為了讓市民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彭澤縣從塑造“精、美”城市名片、打造“優、快”文明新城著手,全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改善人居環境,切實將生態保護和城市建設融為一體。
以綠色發展為特色,塑造“精、美”靈秀城市
仁者樂山。龍城的山,延綿不斷,一脈秀氣。山制約了城市的發展,聰明智慧的彭澤人因勢利導,因地制宜,變生態優勢為城市的發展優勢。自去年以來,該縣投入1.3億元,啟動雙峰尖隧道工程,打通雙峰尖通道,實現新、老城區快速對接。
為了把城區環境做精、做美,該縣樹立“山上建綠色長廊、山下建生態新城”理念,以成功申報雙峰尖國家級森林公園為契機,投資500萬元新修了游客人行道,打造200余畝生態景觀林,并計劃完成雙峰尖森林公園游步道、山南新城鹿鳴公園休閑觀光綠道17.6公里建設任務,為城市平添一段綠韻。此外,在雙峰尖隧道南北連接線兩側啟動投資10億元的生態果嶺項目。同時,充分利用雙峰尖以南擁有廣袤的荒山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新城區,突破了城市發展的瓶頸制約。2013年以來,該縣共實施70個城市建設重點項目,其中續建項目32個,新建項目38個,目前各項目正如火如荼推進中。
智者樂水。龍城的水,襟江帶湖,星羅棋布。該縣合理利用城市規劃區內近8公里的長江岸線、狄公湖、淵明湖等3000多畝寶貴的水域面積資源,通過生態修復、湖邊造景等,將淵明湖、狄公湖等塑造成為城市的經典名片;充分利用長江沿線深水良港的優勢,引進投資13億元的茂華多功能碼頭,通過在紅光港區建設6個5000噸級泊位多功能公用碼頭及相應的配套倉儲等設施,預計年吞吐各類貨物500萬噸以上。
據悉,2013年,該縣還計劃在江河片區利用珍珠湖、秀水河等水域資源優勢,著力打造江河特大商住休閑區,在山南新區實施鴕山烏水庫改造工程,并在水庫附近打造一批城市地標建筑,真正做到建一處工程,添一個江南水鄉特色景點。目前,投資800萬的民生廣場和鹿鳴公園等已進入竣工階段,投資1億元、建設總面積為1.7萬平方米的文化藝術中心正進入緊張施工階段。
以市民共享為目標,打造“特、優”文明新城
為了使新市民能夠“進得來、安得下、留得住”,該縣樹立“城市共建共享”理念,致力將安置小區與教育園區等打造成一流的精品工程,大力解決中、低收入市民融入城市生活的問題。
去年以來,該縣共建成保障性住房4005套,投資2000余萬元建成了淵明小學,解決了低收入群體的住房問題及“擇學難”的問題。目前,總長近15公里的“三橫九縱”路網工程等新城配套設施已基本建成,縣人民醫院整體搬遷等基本完成主體框架,集省級示范幼兒園、小學、中學為一體的綜合教育園區正在火熱建設中。同時,該縣在老城區大力實施舊城改造,進一步鞏固“兩城同創”成果,繼續實施“素質工程”在內的八大工程,完善環衛網絡化管理,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市容市貌及市場秩序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城市人居環境得到大幅改善。
近年來,該縣還樹立“一切為了發展,一切服務發展”的理念,致力為創業人士打造誠實守信,優質高效的服務環境,讓外來創業人員與進城務工人員有歸屬感。打造行政服務中心“便民超市”,一方面將過去的297項行政許可項目調整為184項,行政審批時間在原來時限基礎上縮減了41%,另一方面將33個行政部門統一入駐服務中心上班,進駐事項262項,推行“一站式”受理、“一條龍”服務、“一單清”收費,實行辦理業務“零障礙”。
優質的服務不僅讓外來客商視彭澤為第二故鄉,紛紛落戶彭澤發展,更使許多農民“洗腳進城”,成為城市建設的開拓者。定山鎮彭湖灣工業區是彭澤正在建設中的最大的工業區,工業區對面,一個占地6000余平方米的農民工社區惹人注目。該社區根據農民工需求,同步建設了單身公寓、超市、店鋪、文化廣場等功能齊全的配套設施,目前已有1000余農民工入住。
施瑜是一位“80”后農民工,從廣東沿海回到龍城創業后,不僅解決了居住問題,還在一家民營企業當起了行政部經理。她告訴記者:“結束了8年的候鳥式生活。現在我不僅有了戶籍,有了房住,有了一份體面的工作,還享有‘六險一金’等保障。如今,我對這座美麗的城市也更有信心。”
魏莉 時海生 本報記者練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