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價急劇下跌,養殖戶普遍虧損,每頭肥豬虧損兩三百元;國家發改委宣布,全國20多個省份啟動凍豬肉收儲……”今年1月初以來,豬肉價整體持續走低,3月后繼續下挫。養殖戶喊虧,相關部門采取措施穩定生產。不過,近日記者在南昌城區內部分農貿市場和超市采訪時發現,與生豬價大幅下跌不同的是,豬肉價降得并不明顯,市民感受到的實惠十分有限。為何會產生這樣的現象,記者進行了調查。
養殖戶
賣頭豬虧兩三百元
來自江西省畜牧局的監測,4月中旬,豬糧比價近2個月來一直處于6:1盈虧平衡點之下,養殖戶普遍虧損,平均每頭肥豬虧損200元左右。省養豬業協會副秘書長阮騰芳表示,按照歷年的市場規律,春節后的幾個月,是豬肉消費淡季,豬價一般會有所下行,是正常的現象。但是,今年卻不同,生豬價下降過快,令養豬戶始料不及。與生豬價下跌不同的是,飼料和人工成本卻居高不下。
據省農業廳市場處監測,今年1月第二周,我省毛豬均價為9.23元/斤,到4月第二周,降至6.36元/斤,降幅達31%。“近期,最低還賣過5.8元/斤,國家發改委啟動收儲計劃后,才有點反彈。按本企業的養殖成本,要保本的話豬價得賣到7.3元左右。4月初以來,賣出一頭虧300余元,本月已虧二三十萬元了。”新建縣一大型養豬企業總經理徐平平稱,相對于普通養殖戶,規模企業養殖設施、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投入大,養殖成本自然偏高。
市民
感覺肉價沒怎么降
3個月時間生豬價跌幅達三成,那集貿市場、超市里豬肉價如何?4月23日,在南昌市新公園路集貿市場,當記者問及最近肉價是不是便宜了蠻多?一位剛買完菜的市民說:“今天買了半斤精瘦肉,花了7.5元,這樣的價格和1月份差不多,相差不超過0.5元。子排要18元1斤,豬肚每斤20多元,仍然比較貴,基本上沒怎么降。要說便宜點的話,每斤五花肉、剁刀肉比年初少2元左右。”記者隨機問5位買菜的市民,都說沒感到肉價有很大下降。
4月23日,在南昌市八一廣場某大型超市,肉標價均以斤計:一字肋排29.9元、肋排18.7元、梅條肉12.9元、五花肉11.9元、里脊肉19.9元、龍骨10.9元、后腿瘦肉13.9元,后腿肉9.8元,這樣的價格不少與1月時持平,部分類型的肉價下降,但降得也有限。看著這些標價,給市民的感覺是豬肉依然很貴。
省畜牧局的監測也證實了這一點,在南昌:今年1月第二周活豬價9.1元/斤,對應的肉價為13元/斤;4月第三周活豬價6.8元/斤,對應的肉價為12元/斤。
豬肉“漲價”過程
販賣:每斤會加價0.3~0.5元
如今,江西生豬規模養殖占比越來越大,散養呈下降的態勢。在省內,部分養殖企業(場)與屠宰場簽訂協議,宰殺后批發給各大超市、集貿市場豬肉經營戶。但是,江西是生豬養殖大省之一,大量的肥豬要外調到省外,形成一批專門從事生豬販運的商販,憑著其掌握快捷的信息及銷售渠道,從散養戶、養殖企業(場)收購活豬,然后轉賣到上海、浙江等省市。
南昌從事生豬販運的譚順告訴記者,做這行不是穩賺不賠的生意,就像炒股票一樣,有低買高賣的時候,也會有高買低賣的時候。遇到肉價不斷上漲,基本上賺多虧少;肉價緩慢下跌倒還好,就怕下跌過快,一天一個價,今天6.5元/斤收,可能次日送到屠宰場時只能貼本賣或虧損賣,除掉運費和其他開銷,就會虧大錢。若某天屠宰場收到的活豬少,就可以高價賣,一旦多的話,就得低價賣。同時,運輸過程中,在冷天還好,熱天容易造成豬死亡,死的多虧損就越大。“供求相對平穩的情況下,在省內販運,送到屠宰場,每斤豬價會加0.3~0.5元。”譚順稱,實際上豬價大起大落生意都不好做。
屠宰:每斤攤到0.1~0.2元
記者從南昌市商貿委了解到,目前南昌城區周邊有6大生豬屠宰場,有的只負責屠宰,有的既屠宰又自銷。有的豬販委托屠宰場殺豬,自己批發;有的豬販則將豬賣給下家,再轉了次手。
南昌經開區一屠宰企業負責人郭經理稱,每頭生豬屠宰成本10多元至30元,主要看當日屠宰量,多的話屠宰價就低些,少就高,這主要考慮到相關的成本。平均下來,每頭豬宰殺成本攤到肉價上,每斤在0.1~0.2元。
零售:每斤至少加價2元以上
新建縣某大型養豬企業總經理徐平平稱,如今生豬的品種不斷進行改良,比較好的肥豬,100斤可以殺80~85斤肉,稍次點的為75~80斤。而據從事生豬販運的譚順介紹,若6.3元收購活豬,加上販運、屠宰成本,每斤會攤到6.7~7元。200斤的1頭豬,以殺出160斤豬肉計算,約合到每斤肉8.5元。一般情況下,批發給零售商,每斤肉又會加0.1~0.2元。
在南昌市紅谷灘沙井農貿市場,一豬肉經營戶告訴記者,從批發到零售,每斤至少得加價2元,才會有利可圖,這已成行規。1天賣100多斤肉,有兩三百元凈收入,除掉攤位費等其他費用,每天賺200元左右。一般情況下,豬價高的時候,豬肉消費量就會有所下降,每斤肉會略多加點價;豬價低的時,消費增加,肉價下降幅度也會小。大體上,豬價漲1元/斤,肉價漲0.5元/斤左右;豬價跌1元/斤,肉價則只降0.2~0.3元/斤。
聲音
“低豬價高肉價”怪圈亟待消除
省養豬業協會副秘書長阮騰芳認為,按市場規律,豬價跌肉價也跟跌,通過消費量的上升減緩豬價下降的幅度,或讓豬價企穩。而實際過程中,存在著低豬價高肉價怪圈,消費者未明顯感受到豬價下跌帶來的實惠,豬價上漲時則承擔著更高肉價的壓力。相關部門應采取措施,削弱這種怪圈的不利影響,助生豬養殖業健康發展。“養殖企業可以抱團聯合,與超市等達成銷售協議,實行‘肉超對接’,減少一些中間環節,限制零售端過度加價,讓消費者享受到實惠。”采訪中,有養殖企業提出此想法。
養豬企業主徐平平表示,2007年以來,飼料、人工等養殖成本每年以15%左右的幅度遞增。目前毛豬價7元左右才能保本,而五六年前,這樣的價是豬肉價。成本上升與中間環節,在大幅吞噬養殖利潤,也使得肉價難以明顯下降。
■記者秦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