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剛過,南昌市恒茂國際中心一個不起眼的角落響起鞭炮聲,“中航證券”在此掛牌開張。這不是新開張的營業部,而是中航證券有限公司南昌廣場南路證券營業部搬遷而來,“主動”放棄原址2000多平方米營業面積,微縮在這不足千米的三樓。
上周路過方正證券南昌南京西路證券營業部,原來的二樓、三樓中大戶室早已變成某家旅館的客房了,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一年可省下40萬支出。
煎熬于低迷市況的南昌券商行業,面對經紀業務收入急劇下滑、營業成本不斷上調的困局,各家營業部不虧損不可能了,“少虧就是盈利”,萬般無奈之下,只能節衣縮食覓活路。
券商微利時代又到來
遙想2006年和2007年,券商整體沉醉于經紀業務爆發式增長,投資者蜂擁入市,各家券商應接不暇,行業盈利也實現了爆發式的增長,員工的工資獎金也是水漲船高,成為當年最盈利最羨慕的行業。但近幾年,隨著營業網點的全面放開,傭金價格戰越演越烈,行業競爭日趨白熱化,券商往日的“暴利”風光已成為歷史,經紀業務的微利時代到來。
記者手里拿到了一份近幾年江西轄區證券經營機構一覽表,數據顯示,截至2007年年底,有數字記錄的全省營業部只有58家(財務統計口徑),一直維持到2008年年底,2009年只增加了一家,而到了2010年的3月猛增至115家,幾近翻番,2012年3月又增至126家,截至2013年3月12日,全省營業部共有132家,終于實現了翻番。
六年時間,證券經營機構從58家擴張到132家,而股民數量并沒有增加多少:2007年12月21日,58家營業部開戶總數為138.20萬戶;至2012年11月底,全省開戶總數為233.25萬戶。百萬新股民集中一個時間段涌入百家營業部,不可避免引發傭金價格戰。
2010年9月,記者曾以《南昌證券營業部引爆傭金戰》為題,披露了南昌市各家新老券商大打傭金戰的內幕。2011年6月2日,江西省證券期貨業協會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證券交易傭金自律管理的通知》,要求江西范圍內各證券營業部對轉戶或新開戶的股市投資者,最低傭金不得低于1‰。至此,情況稍有好轉。
但今年以來,隨著放松證監管制,對傭金不再作硬性規定了,中國證監會也正式發布了《證券公司分支機構監管規定》,取消了對證券公司設立分支機構的數量和區域限制。在網點即將全面放開情況下,各家營業部員工為此再度動用各種關系,四處吸納客戶,競爭又將呈現白熱化,券商微利時代再次到來。
營業部節衣縮食覓活路
據測算,若要新設一家營業部,前期的投入包括場地租金、硬件設備、職工薪水等,如果是一二線城市,其成本可能要在500萬至600萬左右,按三年折舊,每年的折舊費用也要200萬元。
縱觀江西132家營業部資料,絕大多數是租借場地營業的,而以目前股市行情狀況計算,A股市場成交量持續萎縮,打了幾年傭金戰的券商,最終發現受傷的還是自己,年終結算,面對經紀業務收入急劇下滑、租金不斷上調困局,營業部很難賺到錢,只好節衣縮食過日子。
今年春節剛過,南昌市中心地帶恒茂國際中心的一個角落響起鞭炮聲,“中航證券”在此掛牌開張。但這不是新開張的營業部,而是從廣場南路搬遷而來的。
中航證券有限公司南昌廣場南路證券營業部,始建于1993年6月,是南昌市早期開業的證券營業部之一。最早在八一廣場的省展覽中心,后搬至廣場南路198號四至六樓,一直以來是南昌市乃至江西省響當當的一塊招牌。除了經常上榜在滬深交易所漲跌幅交易公開信息榜之外,在全省各家營業部交易金額排名中一直前列三甲。
為何搬遷至此?該營業部一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廣場南路三個樓層的營業面積共有2000多平方米,現在只有900多的面積,而租金只要5萬多一點,正所謂“省錢也是賺錢”。除了合同到期、節省租金之外,還有一個令人頭痛的事情:行情不好,現場的股民不做交易,微波爐熱完中飯還不說,有的還把晚飯做好了帶回家,洗衣洗菜的現象也時有發生,長此以往日積月累,營業部沒有“收入”只有“付出”,感到“吃不消”了。
上周,記者路過方正證券南昌南京西路證券營業部,被大門口左右招牌吸引住,左邊是“嘉樂賓館二樓”,右邊是“方正證券一四五樓”。這棟樓原來整個五層都是方正證券營業部所租的,如今為何變成這樣了?上樓后才發現,不止二樓,連三樓也是屬于那家賓館的,服務員告訴記者,只是“沒在門口招牌上寫明”。
方正證券南昌營業部前身為華夏證券青山路證券營業部,當年在青山路還沒有第二家營業部,可謂是“獨霸一方”,占據樓上樓下好幾層,2004年被泰陽證券受讓后改名為泰陽證券南昌營業部,遷址至南昌市陽明路12號,也是樓上樓下幾層的面積。2008年又變更為方正證券南昌南京西路證券營業部,遷址于南京西路219號,除了一樓屬于過道外,樓上更有重新裝修的四層。現在為何減少了兩層?工作人員為記者算了一筆賬:一層樓的租金是20萬/年,現在一年可以省下40萬了。
另一個更主要的原因是,隨著股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電腦的普及,很多現場股民都回家炒股去了,本來就沒有行情,也承受不了現場的高傭金。日益銳減的現場股民數量,營業部感到已經用不了那么多層樓了。至于將來,工作人員坦陳:“現在二層樓還嫌多了”。
無奈之下減員降薪
數年的熊市,股民深受重傷,僅去年的上半年,A股投資者銷賬戶數達到22.74萬戶。無人交易的后果,直接導致券商業績大幅縮水,也必然影響到員工的工資福利,減員、降薪的傳聞也在坊間盛傳。各家營業部以前互相比拼的是“不虧”,而現在不虧已經不可能了,演變成“少虧就是盈利”。
南昌某家券商的老總無奈告訴記者,自己去年的年終獎都拿出了十幾萬以補貼員工,否則他們更沒有積極性了。熬過數年之后,現在終于挺不住了,首虧的帽子也戴上了,好在還有幾間店面的房租可以補貼一下,否則別說獎金,平時的工資也得減少20%。
房租收入可以計入營業部的利潤,多少還能沖抵虧損金額,只苦了那些租場地營業的券商。記者依據截至3月12日的資料統計了一下,在全省132家證券營業部中,除74家之外,58家設在南昌市的營業部絕大多數都是租場地營業,動輒幾十萬的租金占據著微薄利潤的一大塊,尤其是那些開設在高端寫字樓里的營業部,房租、水電、終端設備、現場管理人員等一系列開支,都會讓營業部感到入不敷出。
“屋漏偏逢連夜雨”。去年4月、6月和9月,滬深證券交易所和中國證券登記結算公司先后三次降低了交易費用,按2011年市場成交量測算,全年可降低證券市場交易成本67億元。雖然被減掉的“大頭”是兩市交易所和中登公司的收入,但對營業部來說,或多或少也被減少了一些收入。某家新開設的營業部老總訴苦道,剛開張就“降價”,本來靠比別家的傭金低才能生存,以后更難活了,不得已把已經招來的員工減掉了幾個。
券商集合理財產品的密集發行,無疑給各家券商帶來收入來源。但某營業部客戶經理介紹說,行情的持續低迷,并沒給這些產品帶來正收益。“簡直就是‘坑爹’,那些買了理財產品的客戶,我到現在都沒臉去見他們。”這位客戶經理感到十分慚愧。
記者手記
當輝煌成為過去時,“靠天吃飯”的模式仍未發生實質性改變。采取一些非常規的節省辦法,或許是個好主意,更是一條另類的活路。
證監會上周召開新聞通氣會,新聞發言人透露,將于5月8日召開2013年證券公司創新發展研討會。據悉,主題是構建多層次資本市場,推動證券行業創新發展,將正式拉開證券業新一輪創新發展的大幕。屆時,或許帶給各家營業部更多的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