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營網綜合報道】4月,凡客誠品推出了李寧限時特賣。和凡客明確開啟特賣模式一樣,近期幾個平臺對“特賣”的渴望都拉大了攻勢。
據億邦動力網報道,天貓在2013年重點策略是扶植“品牌特賣”,成為專屬流量和資源;當當將加速革新奧特萊斯頻道,以更低的扣點出擊,全線低于3折清貨模式;聚美優品的名品特賣也將對接后臺,動態調整庫存,合作品牌可以不入倉;京東服裝城內也在頻繁嘗試特賣模式,未來不排除有專門入口產生……
其實特賣模式火爆的背后根源是庫存,面對鞋服行業近兩年來大量的庫存危機和模式帶來的毛利誘惑,大家開始心癢手癢了。
事實證明確實如此。從某種程度上說,支撐了唯品會如今成績的,一是傳統品牌大量的庫存,二是限時特賣的模式。當唯品會證明了以上兩種的價值,從商業層面的誘惑開始讓人心癢,大家都想做。
不得不說的外部環境是服裝行業近兩年高庫存的現狀。2011、2012年凡客所暴露出來的庫存問題,讓陳年經常去華南一帶見了很多傳統的鞋服品牌,除了思考自身解決之道以外,陳年發現其實很多大的品牌廠商在這兩年遇到的庫存問題比凡客只大不小。
在華南地區,大量鞋服庫存為了清庫存得到現金流,以超低的價格將其清理,“衣服12元一件,T恤5元,我所見到最貴的是36元一件賣出去的。”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在庫存面前,很多品牌商都沒有還價能力。
其中的矛盾還在于,不少傳統品牌想要保持自身品牌的獨立性和價值,不清庫存不大幅降價。但當其他相似品牌相反操作,一雙常規的慢跑鞋,對于消費者來說性價比越高越好,300元的正貨一定會被100元的庫存貨擠壓份額。“你知道嗎,李寧用18億回購自己的庫存的事,觸動了很多傳統品牌商,大家心里都五味雜陳非常矛盾。”他說。
與此同時,淘寶上不斷誕生的“小而美”品牌,憑借自身獨特的產品設計,靈活的渠道和快速的供應鏈,以銷定產,很多售罄率超過80%,同樣在擠壓大品牌的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