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營網綜合報道】據一財網報道,日前,審計署一紙審計公告“曝光”了三家銀行業務違規辦理的諸多問題,也揭開了銀行業長期存在的三大頑疾:違規放貸、高息攬儲、隱匿不良資產。而銀行的考核機制,起到了一定的推波助瀾作用,一系列系統性問題再次拷問銀行內控。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政策性銀行,所暴露出來的問題并不遜于大行,進出口銀行在商業化之路上的高歌猛進已然使其付出“代價”。
三份審計署公布的審計結果,將中國銀行)體系長期存在的頑疾,徹底揭開。
近日,國家審計署公布了對建設銀行、農業銀行、進出口銀行等三家銀行2011年度資產負債損益情況的審計結果。根據審計,三家銀行共違規發放法人貸款245.73億元。其中,建行違規發放法人貸款共68.16億元;農行違規發放法人貸款98.13億元;進出口銀行違規發放貸款79.44億元。
總結上述三家銀行違規放貸的情況,問題亦大多出在貸前、貸后兩個環節。貸前以貸款資質審查不嚴等原因為主;貸后的問題則出在貸款資金挪用上。
最近幾年,銀行負債壓力大增,每家銀行都在大談“存款立行”,下面基層行完成存款任務的壓力很大。為了完成指標,有些銀行網點會采取各種各樣的方式,變相高息攬存。
“每到月末、季末,銀行客戶經理就很抓狂,到處要存款。”一位內蒙古金融業人士稱,在月末、季末,資金價格最貴,這種存款都是在銀行體系“一日游”,29日入賬,下月1日就轉出去,但就是這一兩天,幫助客戶經理完成了任務,客戶經理也可以給存款人高額返點。
“以后一旦利率市場化了,非法攬儲的現象也將隨之消失。那時候大家都可以光明正大地提高存款利率,吸引客戶。”郭田勇表示,高息攬儲屢禁不絕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加快推進利率市場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感。
對審計署日前發布的2011年度資產負債損益審計結果,建設銀行、農業銀行均回應表示已進行積極整改,目前風險基本可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