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官
2011年,成都銀行凈利潤同比增幅曾高達48%,時隔一年之后其凈利潤增幅卻大幅縮水至5.74%,增速同比放緩88%,對于一家IPO進程已經推進至初審階段擬上市的城市商業銀行來說并不常見,而且這家銀行還號稱西南地區城商行老大。
不僅如此,成都銀行公布的2012年報中其核心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資產充足率均出現一定程度的下滑,并且,無論是資產管理規模還是業務范圍都被同城最大競爭對手成都農商銀行甩在身后,成都銀行的未來發展似乎蒙上了一層陰影。
作為西南地區城商行“老大”,為何凈利潤出現如此大幅度的下滑,在眾多城商行紛紛備戰H股上市方案的當下,成都銀行會否改變其沖A的初衷?“我們正處上市靜默期,不便接受采訪。”成都銀行相關人士對《中國經營報》記者說。
利潤增幅放緩
截至目前,16家擬上市的銀行中,已經有12家披露了年報,年報顯示,2012年城商行凈利增速的分化十分明顯。增速前三甲均超過了30%,最高甚至超過了45%,靠后的3家則淪為個位數。其中,成都銀行2012年凈利潤同比增速僅有5.74%,排名墊底。
2011年,成都銀行凈利潤同比增幅曾高達48%。相隔一個會計年度,凈利潤同比增速卻大幅放緩88%,原因何在?
一位城商行分析人士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曾指出:“成都銀行的業績過度依賴于放貸利差,中間業務的收入比重較低,業務創新能力不足。2011年利潤增幅高達48%或許是為了IPO粉飾業績。”
實際上,對于放貸利差過于依賴的后果已經開始顯現,成都銀行可疑類貸款率開始飆升,由2011年的1.59%升至2012年的9%,利息回收率則由2011年的114.91%滑落至2012年的97.72%。
清華大學金融工程研究所主任韓軍曾直指成都銀行對風險的概念理解不清,風險管理水平不到位:成都銀行2011年年報中存在將不同利率的風險計算在一個缺口報告中的嚴重錯誤,“交易性金融資產”和“貸款”對應的并不是同一個利率的風險。而在2012年年報中成都銀行再次犯了這樣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