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進入南城縣最偏遠的潯溪鄉,仿佛投入了竹的海洋,一眼望不到邊的毛竹在山風中涌起綠色的波濤,一個個農家院落點綴在山鄉的毛竹風景畫里。
穿行竹林,萬竿凌霄,輕霧縈繞,一根根竹筍拔節吐葉,散發出沁人心脾的竹香。此時,勤勞的村民正在為新出筍竹耕耘施肥。走近潯溪村,擁有160畝竹林的村民楊水龍告訴記者:“現在松土下肥,不但毛竹長勢旺,而且竹筍產量高。”穿行竹林,只見村民們把山地當成農田一樣精耕細作,松軟的肥土里一根根毛竹茁壯成長,宛若一片片長勢喜人的菜園。
“把山當田種,把竹當菜栽,這里的農民立足資源優勢,千方百計做好竹文章,毛竹經濟節節高。”同行的鄉村干部異口同聲。據介紹,潯溪是南城聞名遐邇的毛竹之鄉,全鄉擁有毛竹6.6萬畝,農民人均年收入的五成以上來自毛竹及其相關產業。
村里人不會忘記,2008年的那場冰凍災害致使九成毛竹折斷、傾倒、開裂,一夜之間長勢喜人的毛竹毀于一旦,情景慘不忍睹。之后,鄉里積極組織村民開展生產自救,并選派有文化的年輕人到浙江安吉縣學習“山當田種,竹當菜栽”的種竹育竹新模式,感受竹文化的魅力。為提高毛竹培育水平,鄉里舉辦毛竹林培育技術培訓班,制定操作規程,推行“豐產高效毛竹示范片”建設。如今,毛竹林平均立竹由每畝106株上升到150株,并建成毛竹豐產林1萬畝。
在抓好毛竹豐產的同時,鄉里注重竹子深加工,先后引進了春紅竹制品有限公司、安達竹制品廠和騰翔竹制品廠等毛竹加工企業,生產的竹地板、竹墊、竹簾等竹制品暢銷浙江、江蘇等地,而那一堆堆毛竹加工后的下腳料也被廢物利用,加工成蚊香、檀香。潯溪星都香業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建容告訴記者:“這里的毛竹加工企業每年產生上百噸竹屑、竹蔸這樣的下腳料,以前都是隨意丟棄或作焚燒處理,既浪費資源又造成環境污染,現在它們都派上了大用場,成為我們企業生產檀香的好原料。”面對漫山毛竹,鄉黨委書記徐國斌對竹產業發展充滿信心:“下一步,鄉里還要積極向毛竹產業發達地區學習,向開發竹纖維、竹地毯、竹啤酒、竹工藝品等產品挺進,讓小毛竹發展成大產業。”
元明輝本報記者湯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