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營網綜合報道】證監會對首批上交自查報告的擬IPO(首次公開募股)企業的財務復查及現場檢查工作正在進行之中,核查第一刀是否也將高舉重落,愈發受到市場關注。
據新華網報道,按照部署,證監會將于5月中下旬完成對首批30家擬IPO企業的抽查。無論抽查結果如何,現在市場最為關注的恐怕還是核查第一刀的殺傷力。
在財務專項檢查開始前后,證監會相關負責人多次表示,要讓“懷著僥幸心理的人沒法心存僥幸”。分析人士指出,從本次對平安證券等保薦機構的處罰力度來看,監管層對造假企業及相關責任人的處罰力度將趨于加重。
截至目前,證監會唯一公開點名的抽查中存在問題的企業只有天豐節能。據消息人士透露,天豐節能的主要問題是虛構收入,偽造銀行單據,銀行對賬單無法與之匹配。
證監會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該公司已進入立案調查階段。
業內普遍認為,由于是“頂風作案”,天豐節能相關發行人和中介機構可能會受到比以往更嚴厲的處罰。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近日強調,欺詐發行、財務造假等行為嚴重損害投資者合法權益,破壞資本市場公信力,是資本市場的毒瘤。證監會將繼續深化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新股發行體制改革,切實推動各方歸位盡責,尤其是要重點加大對欺詐發行、財務造假、虛假披露等違規失職行為的懲處力度。
滬上一位資深投行人士認為,證監會的一系列舉措將不斷完善規則,使發行人、會計師、保薦機構回歸本位,各盡其責。只有如此,才能從根本上清除企業財務造假,從而提高A股上市公司的質量,保護投資者權益。(編輯:禾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