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企業網3月13日南昌訊 “今天是我們‘創業邦’的姐妹聚在一起‘切磋’技藝的日子,你一定要來看看,我們的產品可漂亮了。”3月10日,西湖街道西湖社區居民賈毛毛拉著記者到她們的“創意坊工場”參觀。
推開社區活動室的門,屋里十余名婦女有說有笑地圍坐桌旁。只見她們每人手上都拿著兩根尼龍繩和數顆透明串珠,手指上下翻飛,打結、引線、穿珠、再打結……就在記者眼花繚亂間,一個個精致的串珠蘋果已完工擺在桌上。記者這才發現,除了串球蘋果,桌面上還擺著小狗、小牛、紙巾盒、花瓶等串珠工藝品。
“我們本來都是坐在家里煮飯帶孩子的家庭婦女,自從街辦去年成立了‘創業邦’,我們也能憑勞動掙錢了。”賈毛毛告訴記者,她是下崗工人,一家三口的生活全靠丈夫在外打零工的收入,每個月只有1500元,生活困難。直到去年年初,西湖街道勞保所和社區干部邀請她參加“創業邦”。“勞保所的干部說讓我參加培訓,在家里加工制作串珠工藝品,并保證產品銷路。既能掙錢貼補家用,又不耽誤照顧上學的孩子,我毫不猶豫地答應了。”賈毛毛說,她的家庭生活狀況從此有了改善。“加工一件小型串珠工藝品,15分鐘就能完成,至少能掙15塊錢,大型工藝品掙得更多。我算是重新‘上崗’了。”賈毛毛表示,這一年加工串珠工藝品,自己掙得最多的一個月拿到近3000元。
“通過調查摸底,我們發現,轄區內不少婦女下崗后缺乏就業技能,或需要照顧家庭等種種原因一直沒有工作,而這些家庭中不少都有經濟困難。”談起“創業邦”的誕生,西湖街道勞保所所長孔禎介紹說,去年初,街道聘請了專業手工藝品制作老師,向轄區下崗失業、就業困難、生活困難的婦女傳授串珠手工藝品制作方法。為保證培訓效果,西湖街道勞保所購買了原材料供學員練習。“去年我們共舉辦4期培訓班,培訓學員200余人,其中,150余人完全掌握此項串珠技能。”孔禎表示,除了開設培訓班之外,只要串珠工藝品出了新花樣品種,“創業邦”都會安排學員跟進,學員們也會切磋技藝,相互幫助提高。
產品原料由街辦提供,那么產品加工后銷路怎么辦呢?據介紹,西湖街道“創業邦”學員制作的串珠工藝品可選擇代銷與自銷兩種形式。其中,代銷是由街道勞保所對居民制作的成品統一收購,之后由勞保所選擇渠道銷售;自銷則是由勞保所負責聯系場地,組織居民在特定場地對產品進行義賣。兩種銷售形式的收益全部歸居民個人所有。目前,“創業邦”已有80余名學員通過代銷和自銷獲得了收入。
除了幫助婦女在家利用閑暇時間加工串珠,西湖街道勞保所還與串珠學校合作,安排培訓合格后的學員去手工藝品制作點上崗,目前已有30余名居民上崗就業,提高了轄區的就業率。“對于部分有能力自己開店經營的居民,我們也為她們提供稅費減免及小額貸款辦理,提高了轄區內的創業率。”孔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