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企業網3月13日南昌訊植樹節前夕,記者走進南昌縣南新鄉,只見道路兩旁樹木參天,景色宜人。而這些樹的栽植者,就是全國綠化勞模徐高柳。
一輛自行車,一把鐵鍬,一捆樹苗,27年風雨無阻地穿梭在鄱陽湖畔的平原上植樹,并帶動鄉親們一起植樹67萬株——徐高柳,這位普通農民被大家親切地稱為“樹癡”。
“植樹是我的人生夢想,是我一生的事業,從來沒有后悔過。我現在越植越有勁,越植越快樂,越植越幸福,我要在有生之年植上100萬棵樹!”徐高柳對記者說。
放棄進城開店,毅然回鄉植樹
1986年,徐高柳在自己新蓋的平房旁栽下300株池杉,這是他第一次植樹。當時,徐高柳進城開店多年,已是遠近聞名的“萬元戶”了。放著城里這么好的生意不做,卻要回鄉植樹,妻子姜蓮英一時想不通,死活不肯。可徐高柳依然放棄了城里的生意,回鄉植樹。記者問:“為什么會想到植樹?”徐高柳說:“當時我回鄉探親時,一路上看到的都是光禿禿的。我就想,雖然我富了,可不能忘了生我養我的這片土地,于是就有了回鄉植樹的念頭。”
回鄉植樹,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村里的農田已分到各戶,道路、荒地也歸各村所有。剛開始時,有些村民不理解,徐高柳頭一天把樹苗栽下去,第二天就被人拔了。村民說:“憑什么在我家的土地上植樹?”徐高柳心想,跟村民談大道理不管用,便想了個法子,自己掏出上萬元購買卵石,請人幫村民把路修得平平坦坦。鄉親們看在眼里,慢慢地支持徐高柳植樹了。從此,村里的水渠邊、機耕道旁、村邊小路上,成了他植樹的主戰場,路修到哪里,他就把樹栽到哪里。
為了植更多的樹,徐高柳省吃儉用,騎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運苗、栽植、管護,一植就是27個年頭。27年的風吹日曬雨淋,60歲的他看上去比同齡人蒼老不少。2010年,在管護樹木時,他突然中風昏倒在渠道旁。但徐高柳并沒有停下植樹的腳步。他說:“每當我遇到困難時,想到的就是樹,一天不到樹林里轉一圈,腳就發癢。”
守著67萬株“發財樹”,過著清貧生活
多年來,徐高柳白天植樹護林,晚上走村串戶宣傳植樹。2004年,他突發奇想,來了個“植樹宣傳全國行”,把自行車改裝成植樹造林宣傳車,獨自騎著這輛車,從南昌出發,到湖北、河南、河北,直至北京,又折返前往山東、上海,行程3000多公里,一路騎、一路宣傳植樹造林,還被當地一些社區、學校請去演講。
最讓徐高柳高興的就是植樹“后繼有人”。目前,南新鄉有10多位農民加入了他的植樹隊伍,涌現出胡水根、龔行華等全省造林大戶。南新鄉造林大戶蔣毛二道出了心聲:“他辛辛苦苦植樹,帶了個好頭,我也要盡自己的能力來植樹。”
最近五年是徐高柳植樹最多的時期。他說:“這些年各級黨委、政府和林業部門對我的支持力度更大了,我不僅可以享受樹苗、資金等補貼,而且有林業上的項目扶持,還經常在技術上得到指導,我植樹的干勁更足了。過去兩年我植了10多萬株樹,今年計劃植樹6萬株。”
為了這些樹,他付出了100多萬元。徐高柳說:“黨和政府沒有忘記我,這些年我先后獲得了全國綠化獎章、全國綠化勞模等榮譽。”守著67萬株“發財樹”,徐高柳的生活卻過得比較清貧。盡管如此,他沒有砍過一株樹。“從沒想過靠植樹來發財,我的信念是‘生命不息,植樹不止,造福社會’!”徐高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