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中潔
被業界戲稱為IPO殺手的光大證券被卷入了證監會項目核查的風口浪尖。
繼26個保薦項目中5家終止審查,4家中止審查后,余下的17家企業中又有5家被證監會抽中要進行財務核查。這意味著,光大證券今年超過三成的保薦項目受阻。
4月9日起,證監會對首批上交自查報告的610家企業啟動復查和抽查工作,首批30家在審企業將被抽查。被抽中的企業中,國信證券保薦的占到6家,排名第一;光大證券保薦的有5家,排在第二。為何“中槍”率如此之高,光大證券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表示,暫時無法對此予以回應。
證監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4月3日,今年以來終止審查的企業已達166家,而中止審查的企業也達到109家。其中,光大證券承銷的26個IPO項目中已有9家終止或中止,占比超三成。
“光大原本有26家(保薦項目),但撤了5家,中止了4家,剩下17家居然被抽中了5家檢查,實在是背啊!”一位市場研究人士表示。
事實上,光大證券的“壞運氣”并非突如其來。歷史數據顯示,2012年光大證券僅有2個IPO項目成功通過上市,1家被否;而2011年光大證券10個承銷項目中也有3個被否。
光大證券的承銷收入受到很大影響。據同花順統計數據顯示,2010年光大證券共承擔了9家企業的IPO工作,其獲得的承銷保薦收入為3.75億元,在券商排名中位列第15位;2011年全年,光大證券保薦上市的新股為10家,其獲得的IPO承銷保薦收入為4.35億元,排名上升至第6位;2012年光大證券擔任IPO主承銷商的公司僅為兩家,分別為康達新材、華聲股份,其IPO承銷收入僅為0.44億元,在券商IPO承銷收入排名中位列第22位。盡管2013年光大證券有26個項目排隊審核,但不幸的是一季度剛過,26個承銷項目中已有9個夭折或擱淺。
光大證券在IPO項目承銷上的受挫,或與其過往“劣跡”有關。
據悉,以前有違規記錄在案的中介機構,在抽查中得到特別的“關照”。證監會新聞發言人說,鑒于本次專項檢查的目的在于推動中介機構歸位盡責,因此抽查過程將對以往存在違規行為的中介機構有所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