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中潔
在IPO這條大船上,光大證券已經成功登陸A股市場,東方證券卻依然在監管層嚴厲審核的駭浪中摸索著上岸的路徑。
早在2007年,東方證券便與光大證券開始合作互相保薦IPO,并在2009年順利幫助對方上市。然而,為光大作嫁衣的東方證券,再一次在沖刺IPO的過程中受阻。
4月3日下午,證監會召開新聞通氣會,正式通報IPO在審企業財務專項核查最新進展,并進行下一階段抽查企業的選取工作,本次選取工作采用抽簽的方式進行隨機抽取,以目前提交自查報告的610家企業的5%的比例來抽取,合計抽取30家,其中主板7家、中小板13家、創業板10家。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曾表示,證監會發行部、創業板部和會計部將同系統有關單位組成15個檢查組開展檢查工作。
這意味著,若證監會抽查結果不達標,這些企業將被迫退出IPO。東方證券正位列7家主板企業之內,其坎坷的IPO之路再添變數。
業績劇烈波動 券商面臨嚴查?
按證監會規定,東方證券已將抽查所需資料上報。
但從該公司披露的年報來看,受證券市場大環境不好的影響,其業績并不穩定,令人對其是否能順利過關表示擔憂。針對上述疑問,東方證券相關人士表示,目前處于靜默期,暫時不便回應。
“被抽查企業需于4月9日將以下資料送至上海國家會計學院:申報材料十套、保薦機構自查工作底稿、會計師自查工作底稿、報告期審計工作底稿。”因手頭的東方證券項目被抽中,一位在光大證券投行部工作的人員在微博上吐槽了“中獎”的痛楚。他一連數個不眠之夜,光底稿就碼了31大紙箱。
而據了解,此前只需要向證監會遞交招股說明書等結論性的材料,對于保薦機構的工作底稿并不要求上報,但此次卻要求上報。
一位保薦代表人解釋說,雖然按照相關規定,保薦機構的底稿必須充分符合法律法規,但是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部分券商機構也會為迎合客戶的需求,對于部分問題采取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態度。而底稿是反映一家中介機構是否細致地完成了本職工作的最直接證據,與結論性的材料相比,底稿更明確地反映了中介機構做了多少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