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營網綜合報道】近年來經濟環境發生變化,私募基金投資遭遇寒冬從而暴露出風險,這對曾經狂熱的市場不啻一個耳光。有投資者反映,自己購買的私募基金產品被告知無法兌付,出現延時兌付現象。
據21世紀經濟報道,5月23日,有投資者向記者反映,某股份制銀行北京分行去年初代銷的一款私募理財產品(共計三期),今年3月份,第二期產品到期被告知無法兌付,目前,經過兩個月交涉仍未拿回投資資金。
“以前在這家銀行也買過理財,收益率基本在4%-5%,去年初,客戶經理給我說有一個11%收益的產品,當時也想到會不會風險很高。”一位投資者對記者稱,去年3月份購買了100萬上述私募第二期產品。
這位投資者發給記者一份產品說明書(上述私募產品的第二期)顯示,該產品發行人為“北京大觀言”投資基金管理公司,產品名稱為“觀言煤業股權投資基金”,模式為有限合伙制,預計募集資金1億,一年期利息11%、12%、13%不等。
23日晚,針對投資者反映的情況,該銀行回復本報,北京分行有部分客戶購買上述兩只基金,我行得知產品到期未按時兌付后,已成立專項工作組密切關注進展情況并積極采取措施。
該銀行稱,目前“一方面要求大觀言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向我行已到期客戶提交兌付確認函,明確兌付時間表。一方面已聘請專業律師協助客戶對大觀言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追償投資款項,直至問題得到妥善解決。目前各方正在積極協調中”。
其實,去年末上述投資者也已發現些端倪,為了更多了解基金項目,他電話中國京安信用擔保,對方工作人員說“后來才知道給上述基金募資做了擔保”。這一回應頗為蹊蹺。而撫州東臨公路投資這家公司則找不到。
2013年3月份,基金產品一到期,上述投資者馬上去銀行要求贖回,但是被告知“基金公司流動性出了問題,暫時無法兌付”。
上述投資者透露,后經過協商,基金公司提出將產品延期至8月1日,該銀行客戶經理則表示“基金延期這部分時間,投資資金將按照每天萬分之五進行罰息”。投資者稍有平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