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末,3D打印產業首次入選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湖北、湖南、福建、江蘇等地已開始爭食3D打印產業市場的蛋糕。但記者采訪了解到,同樣位居中部的江西卻略顯平靜。
3D打印的南昌航空航天大學圖書館模型
我省鮮有企業嘗試
江蘇已將3D打印列入戰略產業,于今年1月發布了《江蘇省三維打印技術發展及產業化推進方案(2013-2015年);今年,“3D打印”首次寫進湖南政府工作報告;在湖北,繼華中科技大學研發出全球最大的“3D打印機”之后,武漢首家3D打印照相館落戶光谷;福建首家3D打印實驗室已啟動硬件建設……相比“左鄰右舍”在積極開辟3D打印產業市場,江西對此項技術似乎有些“不溫不火”。記者從我省科技部門了解到,目前我省鮮有企業嘗試這項技術。
學子打印圖書館引關注
不過,江西學子利用3D打印技術制造的圖書館模型畢業紀念品,引來了眾多關注目光。
提起3D打印的圖書館模型,畢業于南昌航空航天大學的汪志軍謙虛地說,雖然本科所學專業是生物醫學工程,但對3D打印技術有著濃厚的興趣,正在成都讀研的他設計了母校的圖書館圖紙,并購置了價位相對較低的民用級桌面3D打印機,目前設計了大小兩個版本的圖書館模型,供畢業生選購。“但是,感興趣的多,真正買的少。”汪志軍說,同學們提出了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要求打印女神、女朋友,讓他啼笑皆非,只能以詼諧的方式回應。
專家稱最大瓶頸是材料
“3D打印技術本質上是快速成型技術,通過快速成型制作樣品,只需幾個小時到幾十個小時即可得到成品。而按照傳統方法,設計產品后,通過模具生產,會耗費大量時間,成本也高于3D打印技術。”南昌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黃筆武認為,3D打印仍面臨許多挑戰,最大的瓶頸是材料,國內生產材料的企業少,對進口材料依賴性大,也推漲了3D打印的成本。黃筆武建議,政府及相關部門加大政策引導力度,根據我省實際情況逐步規劃設計,一步一步推進。省內航空航天、汽車零部件以及水泵生產商可以率先引進該項技術試水。
■記者修杰淼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