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銅鼓訊(記者宋海峰)在近日舉行的“江西省十大名茶”和“江西省名茶”評選中,“銅鼓春韻”被評為“江西省十大名茶”。這是銅鼓縣茶產業闊步追趕,交出“增量、提質、創效、唱響”喜人答卷的一大亮點。6月15日,銅鼓縣農業局負責人介紹,今年,全縣預計茶園面積可達9萬畝,茶產量可達3900噸,涉茶產值可達2.7億元,均比去年增長20%;預計茶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可從2008年的12.3%提高到今年的26%;預計全縣茶農人均涉茶收入可由2008年的1150元上升到今年的3000元。
銅鼓縣是中國歷史名茶“寧州紅茶”原產地和主產區之一,茶葉生產歷史悠久。然而,因受市場經濟轉軌等因素影響,自上世紀90年代至2004年,銅鼓茶產業普遍存在良種茶園面積比重小,小規模生產、科技含量低、投入產出比失調、市場競爭力弱等問題,嚴重制約了茶產業發展。為重振茶產業,銅鼓縣走“政府引導,企業主導,全民參與,社會服務”新路,出臺了九個方面的扶持政策,以改良現狀為基礎,以發揮資源優勢為切入點,因地制宜,制訂合理的茶產業發展措施,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采取“統一建設規劃,統一技術標準,統一春韻品牌,統一檢查驗收,統一標準扶持,統一對外宣傳”等舉措,大力促進茶產業規模化發展。
近年來,銅鼓縣整合縣級財政支農資金9000萬元,吸納社會資金1.2億元發展茶產業。縣財政集中支持茶園基地建設,采取直接補助、貼息貸款、以物抵資和“以獎代補、先干后補”的方式安排資金,重點支持龍頭企業發展。同時,該縣大力推進茶產業科學化、良種化、標準化和生態化發展,縣里建立了良種茶苗繁育基地,年提供良種茶苗3000萬株,培育了龍井43、迎霜、安吉白茶、烏牛早、鐵觀音、黃觀音等10多個國家級優良品種,茶園良種率占全縣良種率的比重達60%以上,新建茶園良種化率達100%;該縣茶葉生產基地連續五年通過歐盟有機認證。近年來,銅鼓縣贏得“全省茶葉生產十強縣”美譽,并連續四年評為“全國重點產茶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