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營網綜合報道】據理財周報報道,2013年5月8日,中國證監會對朗科科技歷時近8個月的調查終于水落石出。記者查閱歷史資料發現,朗科科技觸碰的底線,不僅信息披露違規違法,在項目操作程序上也存在本末倒置。
而更深層次的問題在于,原董事長鄧國順與現任董事長成曉華意見屢屢出現分歧。記者統計發現,自鄧國順辭去董事長職務后至今的26次董事會上,鄧國順連同其他兩位董事共投出17次反對、棄權票,這在上市公司中極為少見。
“創始人互掐不可避免會損害公司業績。”2013年5月7日下午,北京某券商人士提醒記者。
此外,業績停滯增長,缺乏新的盈利模式,加之4個IPO項目3停1延遲。朗科科技未來將何去何從。
2013年5月8日晚,一則朗科科技遭到證監會行政處罰的公告在資本市場迅速傳開。
最初的立案調查要追溯到2012年9月18日,調查原因是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驚動的人馬是稽查總隊。據上海某知名律師透露,“總隊一般都是針對特別疑難復雜的案件,違法應該比較嚴重。”
證監會指出,朗科科技2011年5月28日與北海市政府簽訂了《朗科國際存儲科技產業園建設協議書》,計劃總投資不少于20億元。朗科科技董事長成曉華直接參與了該協議書簽訂的相關工作;董事王全祥則全權負責存儲產業園項目談判、簽約工作。次日即有媒體報道此事并被廣泛轉載,但公司未按規定予以披露。
隨后朗科科技又簽訂了相關補充協議,使用自有資金3000萬元設立廣西子公司。成曉華在2011年9月份知悉此事,但公司仍未按規定予以披露。
記者查閱歷史公告發現,朗科科技的問題并不僅限于信披違法,在項目操作程序上也存在瑕疵。
2011年12月7日公告顯示,直至2011年12月5日朗科科技才召開了第二屆董事會第十次會議對建設朗科國際存儲科技產業園以及簽訂相關合同書事宜進行表決,并且在6票同意、3票反對、0票棄權的局面下通過審議。
成曉華、王全祥在內的8名董事列席了該次會議。其中鄧國順(前董事長)、王榮、鐘剛強(前獨立董事)以“項目具有巨大的不確定性和巨大的風險”及“項目中沒有說明巨額訂單的來源及保證”為由極力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