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營網綜合報道】業績大變臉卻并不妨礙東吳證券通過增發大肆圈錢,在增發方案中,公司擬募資不超過52.08億元,而之前東吳證券在IPO時募集的資金為32.5億元。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根據公告,東吳證券此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數量不超過7億股,發行價格不低于7.44元/股,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52.08億元,將全部用于增加公司資本金,補充公司營運資金,以擴大業務規模,優化業務結構,提升公司的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記者發現,此次非公開發行對象為不超過10名特定投資者,特定對象除公司控股股東國發集團外,還包括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證券公司、信托投資公司等。其中控股股東國發集團擬認購金額為7億元~8億元。
有意思的是,記者注意到,此次東吳證券計劃募集資金高達52億元,回想該公司2011年登陸A股市場時,發行價格為6.5元/股,發行5億股,已從資本市場中卷走32.5億元。然而上市時間還未超過兩年,此次東吳證券再度獅子大開口,增發計劃募集的資金超過IPO時募集資金的60%。
除了此次增發募資的增大讓人吃驚外,更讓投資者印象深刻的莫過于公司因業績“變臉”而被證監會出具警示函。在上市當年,東吳證券營業利潤就出現同比下滑59.73%的。對此證監會也忍無可忍,即對東吳證券出具警示函。
東吳證券于1月11日公告,公司于1月9日收到證監會下發的 《關于對東吳證券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決定》。該決定指出:“經查,公司在發行上市過程中,對刊登《招股說明書》前營業利潤出現較大幅度下滑的事項,未向我會書面說明,也未在招股過程中作相應的補充公告。”
資料顯示,東吳證券于2011年12月在上證所掛牌,雖然是年底上市,但是在僅僅在一個多月后披露的2011年度業績快報顯示,東吳證券當年全年收入、凈利潤下滑。4月24日公司交出上市后的首份年報,營業收入、凈利潤下降幅度被分別定格在28.19%、57.44%。
為何業績變臉無礙東吳證券再融資?記者注意到,根據證監會《上市公司證券發行管理辦法》中提到的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條件,其中要求上市公司現任董事和高管最近36個月不能受到證監會的行政處罰,并未對公司業績變臉有限制。此前東吳證券業績變臉只是上市公司被證監會出具警示函,并未涉及董事層面,因而“避開”了增發的限制條款,證監會的處罰絲毫不影響東吳證券豪取52億元資金的計劃。(編輯:禾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