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吉安訊記者彭曉華攝影報道:國家園林城市、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連續多年入選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沐浴著省委十三屆七次全會精神的春風,吉安市提出了生態建設目標:城市園林化、工業園區生態化、鄉村果業化,高起點規劃,用綠化固化城市形態,以綠為魂,以水為魄,以文為脈,大做山水文章,提升城鄉品位。
廊橋映荷葉
將森林引入城市
吉安市將綠化建設納入城市規劃體系,“綠環圍城、綠心鎮中、綠廊穿城、綠核散布、六山八水、四縱五橫”的城市綠化格局得以實現。保住山、穩住水、留住鳥,顯山露水、依山就勢。該市大尺度造景、擴大生態綠化,3年內建成了廬陵文化生態園、天祥公園等18個城市大型公園,盡顯山水靈動、民俗風情魅力。
位于吉安市城北的廬陵文化生態園就是一個集紅、古、綠為一體的大型經典的城市生態公園。整個公園規劃總面積約4000余畝,圍繞山體和自然生態水體做文章,公園內還有近500株大(古)樹,是從峽江水利工程和石虎塘水利工程等水淹區搶救性遷入的,并栽植3000多株紅豆杉、楠木等珍稀瀕危植物,將森林引入了城市,為城市注入了一派綠意。
建造生態綠廊
如今,在吉安市中心城區,規劃建設了80多塊街道綠地,讓市民出門1000米就可見一座大公園、500米就有休閑小游園。正在建設中的古后河生態綠廊,讓昔日的“龍須溝”,重現大文豪蘇軾當年筆下的“此地風光半蘇州”景致。
古后河是貫穿吉安市中心的一條內河,曾經風光秀麗河水清澈。附近的老市民李先生告訴記者,在他孩提時,記得后河的水能用來煮飯洗衣,1958年后河水開始遭到污染,工業和居民生活廢水排放其中,河水就成黑色了。現在政府建設古后河生態綠廊,真是件好事。
記者了解到,古后河綠廊工程(二期)建造長達15余公里,其中水域面積2483余畝、沿河綠化景觀占地面積3027余畝,新建水渠51畝。明年春節前將基本完成整個項目工程建設。
堅持發“綠色財”
吉安市不以犧牲環境來換GDP發展,在加快經濟發展中更加注重優化和保護生態環境。在產業引進和培育上,選擇培育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電子信息產業,打造全省電子信息產業基地。
吉安市井開區是該市一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其最大的優勢就是原生態優勢。近幾年來,該園區對環境保護、污水處理、園區生態建設、綠化植樹、公園建設的大手筆投入,得到了客商的廣泛認可。在新項目招商過程中,堅持“綠色承接”、“綠色過濾”,引進一批高端綠色企業,促進產業綠色集群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