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晶晶
“保險搶存款”現象正在愈演愈烈。
“1000元起、預期年化收益31天3.5%、91天4.31%、181天4.54%、366天4.8%……” 在嘗到四個月銷售額逾1.7億元、銷售保單近13000件的甜頭后,國華人壽4月8日起在天貓上推出一款被稱為“理財神器”的“理財寶”。
自2012年以來,在保費增長乏力的情況下,國華人壽、合眾人壽、弘康人壽等多家中小型保險公司紛紛殺入理財市場,推出各種期限不等的短期理財保險產品,這些短期理財保險不僅起步門檻低,而且期限短,投資者退保既可獲取現金和收益,且年化收益率高于銀行同期定期存款。
中小險企熱衷銷售短期理財險意欲做大保費規模、吸引現金流。但業內人士認為,這種以短期理財險增加現金流的方式,只是把風險延后,并未消除風險。
短期理財險“搶生意”
短期理財險保障功能單一,主要針對客戶不用的現金余額進行理財,在一段封閉期過后可隨時支取,收益則高于閑置時收益。
4月中旬,國華人壽、弘康人壽、合眾人壽等保險公司陸續在淘寶、網易商城等網絡渠道推出了短期理財保險產品,這些短期理財保險最短期限15天。也就是說,15天后可以退保,同時領取保費和收益(一般比銀行定存略高),不收取任何保單管理費、風險保險費、退保費等費用。
此類極短期的保險產品搶走了不少銀行活期存款客戶。“這種理財保險屬于萬能險,偏儲蓄性,保障功能單一,主要針對客戶平時不用的現金余額進行理財,并在一段封閉期過后可隨時支取,而收益則高于閑置時的收益。”某保險公司理財顧問張先生介紹,“優勢是想用可取,不用可以繼續放在賬戶中增值。”
以國華人壽的“理財寶”為例,假如客戶投保10萬元,預期年化結算利率4.8%,31天之后選擇退保,賬戶價值是100386元,扣除萬分之九點八的手續費,實際到手是100288元,折合年化收益為3.5%。且放得越久,收益越高。“31天年化收益3.5%,在理財產品中算是收益不錯的。值得注意的是,萬能險最低2.5%保證利率之上的投資收益都是不確定的,收益還應以實際為準。”張先生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