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文官
證監會一紙“中止審查”令醞釀上市長達六年之久的重慶銀行IPO再起波折。
4月3日證監會公布的IPO申報企業基本信息顯示,有107家企業為“中止審查”狀態,重慶銀行和大連銀行在列。
從2007年起,重慶銀行便開始發力IPO,但因種種原因未能如愿。與此同時,資本充足率不斷下滑,問題則必須解決。
在登陸A股面臨現實困局之際,包括重慶銀行在內的部分城商行開始準備“兩條腿走路”:在等待A股IPO開閘的同時也不排除登陸H股的可能。
四月底之前提交報告
根據證監會規定被中止審查的發行人,自查報告上交時間可延遲至5月31日。
證監會最新披露的發行監管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申報企業基本信息情況表(截至4月3日)顯示,因為未在3月31日之前上交財務自查工作報告,重慶銀行的IPO已經中止審查。
去年底,為加強IPO公司財務信息真實準確,證監會開始了號稱史上最嚴厲的A股IPO財務核查專項行動,要求IPO申報企業的保薦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在2013年3月31日之前完成自查工作報告。
經過第一階段的嚴格自查,財務核查風暴逼退162家排隊企業,有107家企業“中止審查”,這107家企業均未提交IPO自查報告。在IPO審核過程中,“中止審查”與宣布沖刺IPO過程結束的“終止審查”不同,通常指已遞交材料的企業遇到時間和結果存在不確定性的重大事項,暫時中止審查進程的行為,理論上還有恢復審查的可能性。根據證監會規定,如在3月31日前無法提交自查報告,則發行人和保薦機構可提出中止審查申請,將自查報告的上交時間拖延至5月31日。
“目前我們正在加緊完成自查報告,四月底之前就能提交。”重慶銀行某知情人回復《中國經營報》記者:“公司此次中止審查主要是因為今年所有的事情都湊到一塊:近一兩年外地分行、支行等機構和業務增長較快,擴張比較迅速,導致需要自查的事項較多;延期遞交報告是為了做好自查,也沒有違背監管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