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企業(yè)網(wǎng)3月12日北京訊(特約記者 和訊網(wǎng) 安娜 本網(wǎng)記者 陳大圣)3月10日,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國國際經(jīng)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聶振邦在接受和訊網(wǎng)和今視網(wǎng)聯(lián)合采訪時表示,國內的糧食收購價格不宜定得太高,否則會對國內糧食生產形成打壓,因此,政府必須制定科學、合理的糧食價格,保證農民增收的同時為國家宏觀調控創(chuàng)造良好機制。
近年來,國家對三農的補貼力度不斷加大,希望通過各種政策的實施幫助農民提高收入,但曾任職國家糧食局局長的聶振邦告訴和訊網(wǎng)訪,國家的糧食收購價格不宜定得太高,而是應該有一個合理的科學定價機制。
聶振邦介紹,從目前的糧食收購來看,在扣除種植糧食的生產成本,如土地、水、化肥、農藥、農機、人工投入等之后,糧食生產的利潤率一般在20%-30%。
提高糧食收購價格對于增加農民收入可能是有好處的,但聶振邦也強調指出,與此同時,過高的糧食定價,會與國際糧食價格形成很大的價差空間,國際上大量的農產品進入國內市場,國內糧食的利潤減弱,就會對糧食生產形成打壓之勢。
“糧食生產一旦受到影響,要恢復起來,需要付出的代價會更大。”聶振邦指出,所以政府必須對糧食進行科學、合理定價,既要保證農民在糧食生產發(fā)展中提高收入,同時也給國家宏觀調控創(chuàng)造良好的手段和機制。